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语言、寓言与修辞——论伊格尔顿文学批评中的政治内涵

发布时间:2018-05-08 22:35

  本文选题:语言 + 寓言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伊格尔顿是反"本质"论者,他把对"文学"的命名看做是各种现实关系相互纠葛所形成的某项事件。伊格尔顿从对语言的分析出发,将其与现实的话语相连,引入本雅明的"寓言"概念,企图从中找出从语言通往现实秩序的入口,而修辞理论则是伊格尔顿语言关系现实化工作的深入。修辞强调对话性与公共性,这正是现代性建立以来逐步失去的东西,而批评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唤醒修辞的力量,让个体与其生存的现实秩序变得更具互动性。
[Abstract]:Eagleton is an anti-essentialist. He regards the naming of literature as an event in which various realistic relationships are intertwi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guage, Eagleton connected it with the words of reality, and introduced Benjamin's "fable" concept in an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entrance from language to real order. The rhetorical theory is the deepening of Eagleton's work on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relations. Rhetoric emphasizes dialogue and publicity, which is what has been lost graduall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ity. The significance of criticism lies in reawakening the power of rhetoric and mak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real order of its existence more interactiv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56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幻象与真实——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幻象》[J];南方文坛;2001年06期

2 陈明华;浅析伊格尔顿的文艺价值观[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约翰·杜普雷;苏东晓;;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再论基础与上层建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4 唐岫敏;悲剧与现代社会——读伊格尔顿新著《甜蜜的暴力》[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5 金元浦;最近我看的书[J];中关村;2004年06期

6 王杰;徐方赋;;“我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8年12期

7 尤娟;;伊格尔顿在后现代时代的文化批判[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尹庆红;;“理论之后”的理论——读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刘欣;;方法与洞见——特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特征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龙辉;;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批评的确立——论《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伊格尔顿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N];文汇报;2012年

2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3 余亮;@马克思[N];东方早报;2011年

4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姜华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21世纪仍然在场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9 马海良(山西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化的分裂与整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 李君如;为什么要重新讨论马克思“是对的”?[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晓芹;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尤娟;伊格尔顿文化哲学思想的社会批判意义[D];山西大学;2008年

3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9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10 夏露;中文视野下的伊格尔顿[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3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63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