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伯明翰学派早期的种族研究——以《帝国反击战》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11 01:45

  本文选题:伯明翰学派 + 种族 ; 参考:《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02期


【摘要】:以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核心形成的伯明翰学派,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从霸权危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种族主义在英国的缘起及其引发的斗争。该学派认为,种族问题绝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一个交织着各种力量关系的不断建构的过程。种族主义是资本主义霸权危机的表征,是资本主义获得霸权、保持霸权的方式之一,对黑人的全面监控是资本主义种族问题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而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对黑人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也源于全社会对黑人形象的常识建构。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研究对后来的种族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Birmingham School formed by Birmingham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using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hegemon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gemonic crisis, analyzes the origin of racism in Britain and the struggle it causes. The school believes that race is not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power relationships. Racism is the symbol of capitalist hegemonic crisis and one of the ways for capitalism to gain hegemony and maintain hegemony. The overall monitoring of black people is one of the prominent manifestations of capitalist racial problems. The reason that capitalism can continuously monitor black people also stems from the common sense construction of black image in the whole society. The ethnic study of Birmingham School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later race study.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尚明;;简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丁增锋;史翠婷;;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彭启福;朱风军;;市民社会理论的嬗变——从马克思到葛兰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赖凡;;论英国衰落之福利因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山小琪;李娟;;文化领导权和思想政治教育[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刘中民;;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8 李义中;;英国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9 兰成华;;经济转型时期大学文化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马静伟;;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简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宏;陈玉林;;文化理论对技术史若干问题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李淑梅;;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认同[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王启富;史斌;;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玉霞;;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启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8 周大鸣;;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吕燕平;;社群与族群[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王南n\;;历史行动或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从后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6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迈克尔·班通;陈思;;欧洲北美的种族划分:1700——1850年[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8年01期

2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贺国安;勃罗姆列伊的探索——关于“民族体”与“民族社会机体”[J];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4 M·G·史密斯;何宁;;美国的民族集团和民族性——哈佛的观点[J];民族译丛;1983年06期

5 威廉·彼得森;林宗锦;;民族性的概念(上)[J];民族译丛;1988年05期

6 吉野耕作;谈谦;赵为民;;民族理论的展开与课题——面对“民族复活”[J];民族译丛;1989年01期

7 辛西亚·K·马穆德;沙伦·L·阿姆斯特朗;艾石;;民族群体存在么?——对文化概念的认识透析[J];民族译丛;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篱;;文学研究: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起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和磊;;论伯明翰学派的建立[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3 孙海兰;;文化研究的理论廓清——《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J];理论学习;2013年03期

4 陆道夫;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J];学术论坛;2003年06期

5 陆道夫;胡疆锋;;浅谈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J];学术论坛;2006年03期

6 陈胜云;;论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范式转换[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7 杨东篱;;论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概念——对一种误读的澄清[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8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演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与文化民粹主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黄卓越;邹赞;;追述与反思: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卓越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华(本报特约记者);伯明翰学派何去何从[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哲;与“俯视”无关的思考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婧;伯明翰学派早期领军人物文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嘉耘;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主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朱亚辉;葛兰西与伯明翰学派[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陈磊;走向大众文化: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7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