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上海的支那剧研究会与日本人的京剧研究
本文选题:支那剧研究会 + 日本人 ; 参考:《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摘要】:20世纪早期旅居中国的日本人当中不仅有人撰文评介京剧,还出现了一些研究京剧的团体。1920年代在上海成立的支那剧研究会就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团体。他们举行各种观剧会、文艺座谈会,和中国文艺界,特别是和戏剧界广泛接触。此外,还发行会志《支那剧研究》,撰文讨论京剧艺术本质、京剧表演流派、京剧的对外传播等问题。本文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历史文献材料,对以上内容进行梳理,并力图做出完整的描述。
[Abstract]:Among the Japanese who lived in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not only did they write articles about Peking Opera, but also some groups studying Beijing Opera. The ** Opera Research Society, founded in Shanghai in the 1920s, was one of the notable groups. They held various theatrical meetings, literary symposia, and extensive contacts with Chinese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especially with the theatrical world. In addition, the Journal of the ** Opera is published to discuss the artistic nature of Beijing Opera, the genre of Beijing Opera performance,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Beijing Opera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the above content is combed, and try to make a complete descrip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以降日本对京剧的研究与接受”(11YJC760037) 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世纪早期日本对京剧的研究与接受”(WYM1104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莉薇;;波多野乾一与中国京剧在日本的传播[J];日本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时新中;;黄梅戏“梅开三度”相关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李江;;鲁迅的文艺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早期形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谢凌云;冯芸;;昆曲男旦断层之思[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郝成文;;清宫大戏《昭代箫韶》之脚色及人物形象考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方长安;李樵;;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张能泉;;异域之美的接受者——论田汉与谷崎润一郎的关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徐蔚;;清代戏曲中的男旦与男风[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2期
8 陈正宏;;越南燕行使者的清宫游历与戏曲观赏[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5期
9 左鹏军;;论传奇杂剧之消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罗检秋;;近代京剧西化的内在缘起及得失[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5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9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二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谷崎润一郎在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雍正伟;卢前散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胡俊平;洪炳文戏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潘琰佩;从三国戏到《鼎峙春秋》关羽形象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曹新玲;民国时期开封剧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9 谈冠华;文艺改造的体制化进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卞冀;清代宫廷承应戏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靳飞;;关于《京剧二百年历史》及其著者波多野乾一[J];博览群书;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姆·皮曾 ,李文耀;村庄[J];外国文学;1989年04期
2 钟玉秀;;从日本文学看日本人[J];世界文化;1993年04期
3 甘丘平;;幽默七则[J];时代风采;1998年09期
4 大江健三郎;王新新;;日本的民众意识[J];西部;2008年01期
5 吴增辉;;穿越历史的沉重——《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札记[J];书屋;2009年11期
6 郝慧敏;;从夏目漱石《哥儿》中的被动句剖析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7 范·沃格特;王晋康;;休眠的艾拉尔[J];少年科技博览;2002年Z1期
8 大滨庆子;;走过中日心墙[J];意林;2008年03期
9 陈媛媛;;从万叶恋歌漫谈日本古代的婚姻制度之访妻婚[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德纯;孤独,但却幸福——献给石川达三的安魂曲[J];译林;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明杰;;《古今和歌集》中的恋歌[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2 张竹;;石川啄木的思想变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吴敏;;日式虚无美的极致——读川端康成《雪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丹蓉;;《新撰万叶集》上卷春之世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铮;日本人青睐“汉字书”,为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陈瞻淇;庶民视角讲述精灵故事[N];东方早报;2008年
3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表现日本人心灵的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新讯;日本少年手机小说获文学大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翻译 田原;发现悲伤之内的欢乐[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雷淑容;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N];东方早报;2007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33年后,日本再度“沉没”[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李虹 书评人;穷得开朗,活得灿烂[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高宁;教科书里的二战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戴铮;中国历史成为日本名作家的“新坐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2 泊功;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国旗;中国隐逸文学之日本接受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8 齐s,
本文编号:1894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9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