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布莱克早期诗歌中女性性意识的对立性

发布时间:2018-05-28 11:01

  本文选题:威廉·布莱克 + 对立性 ; 参考:《外国语文》2013年01期


【摘要】:在布莱克的笔下,女性性意识体现了解放与顺从两种对立力量的抗争。女性努力将自身从性压抑中解放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解放的力量遇到顺从的力量与之抗衡。女性被迫屈从于男性的性侵略,她们甚至潜移默化地受到性压迫教条思想的影响,将顺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一味的顺从使女性丧失了主体性,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同时,解放与顺从两种对立的力量在极端的状态下均暗含着女性意志的控制欲望。否定对立力量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正是通过解放与顺从两种力量的抗争使得女性性意识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Abstract]:In Blake's writings, female sexual consciousness embodies the struggle between liberation and obedience. Women strive to liberate themselves from sexual repression, and in the process the forces of liberation are counteracted by submissive forces. Women are forced to submit to male sexual aggression. They are even influenced by sexual oppression dogma and internalize obedience into their own thoughts. Blind obedience makes women lose their subjectivity and even lead to self-de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opposing forces of liberation and obedience imply the desire of female will to control in extreme state. The negation of opposites is destructive because it is through the struggle between liberation and obedience that women's sexual consciousness is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学院;
【分类号】:I561.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孝申,邓中杰;威廉·布莱克创作阶段划分刍议[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2 刘朝晖;“影”之谜:对布莱克的女性主义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章辉;;黑夜之林中的斗士——布莱克及其诗歌主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2 卢春艳;威廉·布莱克诗歌的主题解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3 任惠,褚茜;谈布莱克和艾略特意象运用的相似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郑茗月;;多元对立之诗——《失乐园》[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唐梅秀;布莱克的二元对立运思方式及其反传统意识——《老虎》一诗试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唐梅秀;;布莱克的东方美学观[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唐梅秀;;威廉·布莱克:文化边缘的履冰者——《老虎》与《羔羊》诗的互文性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吴海霞;;布莱克诗歌中的生态思想[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2期

9 朱志勇;宁晓娟;;浅析威廉·布莱克诗歌的主题[J];大家;2010年03期

10 刘威;崔小燕;;论布莱克诗歌《飞蝇》的主题[J];飞天;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瑾;威廉·布莱克早期诗歌的对立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胡苏珍;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徐晋莉;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5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彬;威廉·布莱克诗歌中的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景雪竹;威廉·布莱克绘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王静;图形—背景理论下《天真与经验之歌》的主题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黄辉;边缘·森林·神话[D];湘潭大学;2003年

6 王俊义;论新月诗人陈梦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修月;圣婴·苦儿·顽童[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杨树林;布莱克诗歌中的女性形象[D];贵州大学;2006年

9 王春梅;威廉·布莱克—清扫感知之门的勇士[D];福州大学;2006年

10 吴宏浩;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探例[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炽恒;布莱克——现代主义的预言者[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2 胡孝申,邓中杰;威廉·布莱克创作阶段划分刍议[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汉敖;介绍一位自学成才的诗人威廉·布莱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陈光明;;威廉·布莱克的诗与画[J];中国美术馆;2005年05期

3 张觅;;一沙一世界[J];中学生百科;2009年36期

4 王晓娟;;威廉·布莱克《虎》的象征意象浅析[J];大家;2011年08期

5 婉畅;;布莱克的童年[J];父母必读;1983年11期

6 袁宪军;威廉·布莱克的悲剧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韩红;浅析威廉·布莱克的“想象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马陶然;李晓红;;浅谈威廉·布莱克创作之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雷超;;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天才的绘画诗人布莱克[J];飞天;2011年14期

10 张德明;;魔鬼的智慧——谈“在地狱中采风”的布莱克[J];读书;1988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姚磊;青春因何而幻灭[N];文艺报;2010年

2 实习生 阚雯婷;英国诗歌“搭乘”上海地铁[N];文学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胡;爱尔兰的索尔仁尼琴 埃德娜·奥布赖恩获世界奖金最高短篇小说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瑾;威廉·布莱克早期诗歌的对立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陈雪;批判、焦虑、探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希彦;解读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D];吉林大学;2004年

2 邢彬;威廉·布莱克诗歌中的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李;威廉·布莱克早期作品中的视角和隐含作者[D];安徽大学;2012年

4 蒋秀青;诺思洛普·弗莱《圣经》研究中的宗教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章辉;耶路撒冷的重建: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的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毛爱宏;布莱克预言诗之诗歌形象的多元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志刚;论布莱克作品中的圣经元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博;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文体分析[D];辽宁大学;2010年

9 郑彦立;传统文化与诗性智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伟;《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意象的二元对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1946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46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