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身体焦虑——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本文选题: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 阉割 ; 参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贯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全诗的是普鲁弗洛克的身体焦虑,身体焦虑源于其心理和经济两方面因素。从心理层面来看,身体焦虑实质是一种阉割焦虑,即对新时代强势女性力量的恐惧。而从经济原因来看,对中产阶级白人男性强健身体的推崇是美国大工业化时代追求效率的要求。普鲁弗洛克的身体焦虑透露出诗人艾略特的焦虑心态。该诗写作时正值美国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文化精英以"文化"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遭到大工业社会效率至上的新型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艾略特透过普鲁弗洛克体现出的焦虑实质上是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文化精英对日益丧失的地位和作用的担忧。
[Abstract]:The whole poem of Prufrok's Love Song is Prufrok's body anxiety, which originates from its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Psychologically speaking, physical anxiety is essentially castration anxiety, that is, fear of powerful female power in the new era. For economic reasons, the promotion of a healthy middle-class white male is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in the Great industrialization era of the United States. Prufrock's physical anxiety revealed the poet Eliot's anxiety. The poem was written at a tim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the cultural elite of the middle class, centered on "culture", were challenged and challenged by the new values of efficiency supremacy in a large industrial society. Elliott's anxiety through Prufrock is essentially the anxiety of the middle class cultural elit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bout their losing status and rol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身体视角下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09YJC75202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平;;美国20世纪20年代性伦理变迁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冯建瑞;;浅析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毕素红;;南北战争后美国白人妇女社会状况的变化[J];才智;2008年09期
4 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J];沧桑;2009年05期
5 杨洁;女性悲剧面面观——美国战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悲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林艳;;美国西部妇女较早获得参政的原因[J];世纪论评;1998年Z1期
7 于波;;浅析迪士尼公主群像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电影文学;2008年23期
8 代绪宇,王珂;和解:主义与日子,理想与现实——中国女权主义文学的生态及出路[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曾亚英;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城市的娼妓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3期
10 吴新云;;压抑的符码 权力的文本——美国黑人妇女刻板形象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柯秋梦;;父权制下的两性困境——《伊坦·弗洛美》的女性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瑞芹;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妇女参政[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5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建波;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陈媛;回望与沉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思奇;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史界;新时期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10 丁坤;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1837-2000[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凡;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80年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一婷;解密纯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万力;论妇女人权保障与联合国的实践[D];外交学院;2011年
4 曾小琴;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性存在[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钰;《哦,拓荒者!》中的性别角色探析[D];湘潭大学;2011年
6 王秀雅;转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厉光通;论简·亚当斯的社区改良思想及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娅娇;菲茨杰拉德笔下“新潮女郎”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宁宁;克拉拉·巴顿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英超;美国女性就业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1960-198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冷;;王尔德诗剧《莎乐美》对海派小说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南帆;;文学:父与子[J];上海文学;1991年10期
3 邵雪萍;;莎士比亚剧作中母亲形象的文化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祥晶;《等待野蛮人》中的创伤和见证[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3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5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