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明治精神”——再论夏目漱石《心》中“先生”之死
本文选题:夏目漱石 + 《心》 ; 参考:《外语学刊》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后期代表作《心》的主人公"先生"自杀的原因和"明治精神"的含义。笔者认为,主人公"先生"由于受到传统伦理道德谴责,并非"明治精神"才选择自杀。夏目漱石非常反感急功近利的明治时代。综观他的每一部作品,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人公,几乎都质疑以自我、个人主义为先导的西方文明。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下,"明治精神"实际上以主人公为代表,怀念东方传统文化的一代知识分子孤独、失落和怀疑的精神写照。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suicide and the meaning of " Meiji Spirit " in the lat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日本作家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启示”(1251226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琳;对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心灵的探索——试析夏目漱石的小说《心》[J];外语研究;2003年04期
2 刘丽芳;;从文学作品《心》考察夏目漱石的厌世观[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吴鲁鄂;蒙尘的“心”与解蔽之道——试论夏目漱石的《心》与荀子思想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素;析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人物爱情的“脱轨”现象[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倪祥妍;论夏目漱石小说的叙事视角——以《三四郎》、《心》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纪微;;论夏目漱石的小说《心》——“先生”执笔遗书的意义[J];黑龙江史志;2008年18期
7 李光贞;;试析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明治精神”[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李素;;夏目漱石《心》中的“明治精神”[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曹瑞涛;;为“明治精神”而殉——夏目漱石《心》中“先生”之死分析[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10 于长敏,徐明真;在激流中苏醒独立——评夏目漱石、森鸥外的文明开化观[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于荣胜;;日本近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于壮;;作为文学理论媒介的书信——以簌石、子规通信为例[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少华;夏目漱石和他的《心》[N];文汇报;2000年
2 欧南;夏目漱石与《梦十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马小虎;用“心”去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张秋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日】岛田雅彦;文学与城市的未来[N];文艺报;2011年
6 张晖;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林少华;芥川龙之介:“恍惚的不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与畴;乘着童谣的翅膀飞跃时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周阅;文学家的爱[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潘启雯;青山七惠:好天气来自第一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李玉双;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陈雪;批判、焦虑、探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郑礼琼;从叙述形态论近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泊功;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长日;夏目漱石《心》:个人主义的破灭[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左俊楠;论夏目漱石的《心》[D];苏州大学;2012年
3 王茜;关于夏目漱石“余裕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中莉;夏目漱石《过了春分》论[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玉;夏目漱石《道草》论[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焕香;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励健;关于夏目漱石作品中的金钱[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红蕾;夏目漱石后期创作“自我归宿”主题阐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冬梅;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坤;未能找到解决之道的问题发现者夏目漱石[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97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9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