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发布时间:2018-06-12 17:51

  本文选题:茨威格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1933年第一次被引进中国后,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部作品在中国也经历了由赞扬到冷落、而后再受到热捧的起伏变化的命运。从这部作品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遭遇的不同待遇,不仅可以略窥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可反观这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优劣短长。
[Abstract]:The novella by Austrian writer Zweig, A letter from an unfamiliar woman, was first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33, and during the following decades, it was accompanied b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ese society. The work also experienced the ups and downs of praise, neglect, and then popularity in China. From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this work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China, we can not only peek at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reflect o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is work itself.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I52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袁斌业;;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翻译活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斌;论鲁迅“宁信而不顺”翻译观的动机[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4 於鲸;;英美哥特小说与中国[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廖七一;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6 李曙豪;对十七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再认识[J];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7 王洪涛;译路先行·文学引介·思想启蒙——李译《简·爱》之多维评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覃志峰;;论权力话语与十四行诗译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山俊华;;人文环境与产品设计[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庆宝;拜伦在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涛;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7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晓青;斯·茨威格在中国(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萍;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月如;论新文化语境中的五四文学翻译[D];青岛大学;2004年

3 赵颖;张爱玲小说中的欧化句式[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笪妮;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毅强;翻译规范的描述解释性模型:吉迪恩·图里的描述翻译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楼巍;从文化角度看中国近代文学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贺小翎;清末民初对外国小说的译介:1898-1919[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唐嫱;“五四”文学变革中的汉译英诗及其对新诗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陶文海;从功能论角度研究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宋荣;论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关系(1921-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茨威格小说的结构性悬念[J];小说评论;1994年02期

2 文斌;人性的礼赞──浅析茨威格小说的思想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3 刘剑虹;;王西彦与茨威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周佩红;;向茨威格致敬[J];作家;2007年11期

5 姜书良,吕丽萍;“歧途”上狂奔的灵魂——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师华;茨威格小说艺术风格谈片[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7 高虹;茨威格小说心理分析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03期

8 胡健生;捕捉“瞬间存在”,尽显人物精神风采──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管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许桂亭;斯蒂芬·茨威格小说的风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张玉书;茨威格与高尔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准新;一年一度白玫瑰[N];东方航空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静;茨威格:中国现代精神史的一面镜子[D];北京大学;2011年

2 冷燕丹;茨威格小说的弗洛姆式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慧涛;论茨威格创作中的犹太意识[D];湖南大学;2012年

4 秦超颖;茨威格戏剧创作及其思想特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兰莉丽;茨威格传记作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经刚;论精神分析学习对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露;茨威格小说女性“畸零人”的生命意蕴探析[D];江南大学;2011年

8 杨静;茨威格政治人物传记作品中的人性化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卜懿;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小花;论《特希特斯》的人性主题与艺术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0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10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