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文学作品中时间意识的研究与解析
本文选题:纳博科夫 + 时间意识 ; 参考:《语文建设》2013年03期
【摘要】:纳博科夫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文学作品彰显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对于时间意识的解析在纳博科夫文学作品中具有极其浓重的描述,这也使纳博科夫在时间中寻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和身份的认同。
[Abstract]:Nabokov is a Russian-American writer. His rich and tortuous life experience makes his literary works show a unique artistic charm, in which the analysis of time consciousness has a very strong description in Nabokov's literary works. This also enabled Nabokov to find a spiritual comfort and identity in time.
【作者单位】: 唐山学院北校区外语系;
【分类号】: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巧凤;;乡愁、时间、回忆——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菲雅尔塔的春天》主题解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2 张鹤;“一条复杂的小蛇”——简析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的叙述结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3 潘利锋;人性之谜的追寻——对纳博科夫和《洛丽塔》两个谜的解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青松;回归现实主义——《洛丽塔》的一种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刘佳林;论纳博科夫的小说主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慧;打开心灵的窗户——评心理现实主义在《人树》中的运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吴先伍;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韦虹;;西方文学作品中时间概念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金凤;;柏格森的《笑》的喜剧理论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张雪峰;;小说《洛丽塔》与《耻》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姚娜;;现代声音风景与读者敏锐的耳朵——论伍尔夫作品中通过听觉实现的声音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朱毅;晋刚;;教育的尴尬——试究《洛丽塔》悲剧性结局背后的深层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8 郭桂花;;声韵与体验——《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音乐意象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李硕嘉;;鬼魅·黄昏人鬼情——浅析《鬼恋》中鬼魅色彩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马小丰;伍尔夫小说的背景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蓓露;;公共艺术的触觉表达与慢生活设计[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刘彦顺;;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4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芳;《八月之光》的叙事结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璐;择同表现[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5 陈玲;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丽玲;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德亮;苦难中的生命抗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春春;创造进化论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蔚;艾丽斯·默多克《黑王子》的非线性叙事技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晓丹;纳博科夫其人及其短篇小说[J];外国文学;1995年02期
2 于晓丹;《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J];外国文学;1995年01期
3 陈榕;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黄希云;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4期
5 刘佳林;论纳博科夫的小说主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丹;谈纳博科夫《文学讲稿》[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2 刘文飞;;纳博科夫国际研讨会侧记[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3期
3 杨国政;法国举办各种活动纪念纳博科夫诞辰100周年[J];国外文学;2000年01期
4 李超;;很多疯子,更多瞎子[J];读书;1993年03期
5 申慧辉;;纳博科夫评传《魔术师的疑虑》[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6期
6 陆道夫;纳博科夫长篇小说述评[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蒋蓝;;极乐鸟与蝶翅间的魔术[J];飞(奇幻世界);2007年04期
8 杨建民;;纳博科夫生命中的“洛丽塔”[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7年05期
9 赵彦;;然后,一起去捕蝴蝶[J];山花;2009年06期
10 舒坦;;纳博科夫遗作《劳拉的原型》引进[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泰然;陈雪;;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一种“看的方式”的梳理与分析[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倪梁康;;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俊国;祝复兴;;精神漫游者的都市超验叙事——透视海派小说的超验审美[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袁冠;夏士雄;张磊;李月娥;肖经验;;基于兴趣度的Web用户聚类方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罗学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10 陈静;;论基层医院护士的培养及管理[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澹泞(书评人);纳博科夫:伟大的思想是空洞的废话[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吴丙年;蝶舞缤纷的人生与作品[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3 梁饭卷;纳博科夫的微物之眼[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4 绍武;谁是纳博科夫[N];大众科技报;2000年
5 温亚军;读纳博科夫[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6 撰文 张sリ,
本文编号:2010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1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