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世界文学的观念准备
本文选题:世界文学 + 新自然哲学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0期
【摘要】:对世界文学不同的感受与认知方式、使人们或从传统的社会学和美学观出发,或从全面反映人的现实关系、特别是审美关系的审美系统观出发,投入世界文学的审美活动中去。文章从新自然哲学、心物二象性及历史范畴论三个方面阐述适应21世纪多元系统的审美观问题,事实上它们是思考世界文学的观念准备。
[Abstract]:The different feelings and cognitive ways of world literature make people start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ological and aesthetic views, or from the aesthetic system view of the people, especially the aesthetic system, and put into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of the world literature.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new natural philosophy, the two iconicity of the heart and the objects and the historical category theory. Adapting to the multiple system aesthetic probl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y are actually preparation for thinking about world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宁;潘荣华;;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责任的缺失与重建——以南京彭宇案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胡光波;;风雅为求无穷意,心源直探古人初——评赵敏俐《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潘秀通,潘源;全球化与本土化——论中国电影理论话语的新世纪突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傅金祥,侯翠霞;鲁迅——永远的“现在时态”[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5 傅金祥;文学的全息思维视域——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6 徐岱;;诗是用词语写的——重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宋桂友;论郭风散文诗对人观照的变化[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8 王立标;;法律、理性化与自由——韦伯论西方法律的理性化[J];研究生法学;2007年04期
9 娄性诚;;泪为谁流——读甘典江短篇小说《彼岸》[J];大家;2010年15期
10 徐岱;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党伯;;关于郭沫若和泛神论的关系问题[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2 孙党伯;;关于郭沫若和泛神论的关系问题[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介明;王尔德唯美叙事的理论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丽蓉;对话场景中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话语[D];四川大学;2004年
5 翟恒兴;走向历史诗学[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余杰;叙述开端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9 张细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艺术家形象研究(1978-2012)[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少玲;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宁;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社会责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塔娜;蒙古族谚语管理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崔永利;论冯至对《十四行集》的修改[D];新疆大学;2011年
8 周稳;论新写实小说的悲剧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丽;苏轼诗歌在金元的接受[D];宁波大学;2009年
10 张爱华;冯至与京派[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尔曼多·尼希,王林,石川;全球文学和今日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2 常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3 钟翔;这里有“真知灼见”——读《世界文学真髓》[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4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1期
5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6 李滟波;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新解——评介大卫·达姆罗什著《什么是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4期
7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19期
8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20期
9 何林涛;;在世界文学大花园中漫步[J];出版广角;2007年03期
10 金惠敏;;球域化与世界文学的终结[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宁;;“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田文信;;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魏善浩;;20世纪世界文学神话回归现象论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王宁;;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戈宝权;;谈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A];茅盾研究(第二辑)[C];1984年
7 李正文;;茅盾佚简五封的发现及其他[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8 侯洪;;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出版——新时期文学及社科类期刊出版的话语分析[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9 王本朝;;中国的“哈姆雷特”:过渡时代的郭沫若及其矛盾处境[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構;“世界文学在花园”让读者走近经典[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王玉;用开阔的眼光审视世界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陈众议;世界文学:民族文化的染色体[N];文艺报;2011年
4 王宁;重建世界文学的中国版本[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余中先 黑丰;《世界文学》:为中国文坛引来“天火”的杂志[N];文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任成琦;林语堂故里要建“世界文学小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7 南京师范大学 高远;翻译有道的世界文学百年经典[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世界文学》主编、翻译家 余中先;异域题材:世界文学的一道风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比利时 赛奥·达恩 杨肖 译;消沉与兴起:世界文学在扬弃中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 季进 教授;以平常心态面对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不同他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伊;归来的陌生人[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4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3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