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问题与展望——关于中国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思考
本文选题:不可靠叙述 + 研究成果 ; 参考:《学术界》2013年09期
【摘要】:叙述者的话语表达和价值判断的可靠与否反映到叙述学中就是叙述者可不可靠的问题。叙述者的不可靠既是作家在创造时赋予叙述者形象的扑朔迷离,也是读者在阅读后分享到故事情节的淋漓尽致。不可靠叙述不仅是叙述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更是西方叙述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尽显纷呈后国内不可靠叙述研究欣欣向荣,在对不可靠叙述的理论译介、理论定位、理论实践和理论范畴研究上都取得了灼灼业绩,其中译介工作的全面系统、文本阐述的独特新颖和研究活动的薪火相传更是国内研究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但是伴随着研究热潮也存在着理论机械地与西方相适应、"两张皮"、"新瓶装旧水"等窘境,研究的阙漏呼吁着国内的学者们仍需在多方面获得突破。
[Abstract]:The reliability of the narrator's discourse expression and value judgment is reflected in narratology. The unreliability of the narrator is not only the mystery that the writer gives the narrator when he creates it, but also the reader sharing the story after reading. Unreliable narr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heory of narratology, but also the core link of western narratolog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translation of unreliable narration,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category research.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the unique novelty of the text and the legend of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However, along with the research boom,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wo skins", "new bottled old water" and so on, which appeal to domestic scholars to make breakthroughs in many aspect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重点项目(皖-032-A)资助 2012年度和2013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2B378;SK2013A15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盛财;陈红;;论《福》的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2 马惠琴;;虚构事实——小说《大海啊,大海》的不可靠叙事策略分析[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3 王悦;;析麦克尤恩《立体几何》:不可靠叙述的生成与阐释[J];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4 尚必武;;西方文论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5 刘江;;自传不可靠叙述:类别模式与文本标识[J];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6 尚必武;;叙述谎言的修辞旨归: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观论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佩尔·克罗格·汉森;尚必武;;不可靠叙述者之再审视[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8 周小娟;;《维莱特》的叙述者为何“不可靠”[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冯月季;;论新闻报道中的不可靠叙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10 张颖,王海燕;论《猪人》系列的叙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4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5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黄盛;蔡荣寿;;《蝴蝶君》对性别和种族的解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6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晓荣;叛逆·反思·认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琳;浅谈爱伦坡作品中的恐怖描写及其创作目的[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王守仁,何宁;构建单身知识女性的世界——论布鲁克纳的小说创作[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4期
3 段枫,卢丽安;一个解构性的镶嵌混成:《仇敌》与笛福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4 罗世平;战后英国小说:后殖民实验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5 尚必武;;论后经典叙事学的排他性与互补性[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6 杨金才;;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若干命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7 尚必武;;修辞诗学及当代叙事理论——詹姆斯·费伦教授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8 马惠琴;;人性面具的背后——谈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唯我论”[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9 许德金;自传叙事学[J];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10 任海燕;;探索殖民语境中再现与权力的关系——库切小说《福》对鲁滨逊神话的改写[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远清;;论方修的马华文学史研究[J];华文文学;2010年02期
2 管艾艾;;早期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0年12期
3 李伟荣;;麦尔维尔在中国:译介与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6年11期
4 丰云;;令人生疑的叙述者——论纳博科夫的不可靠叙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刘江;;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叙述不可靠性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覃承华;郭小娟;罗显克;;近五年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综述[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覃承华;郭小娟;罗显克;;近五年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综述[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戴月行;;谎言与封闭之美——试析威廉·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当代文坛;2010年02期
9 李慧;;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不可靠叙述解读[J];文教资料;2010年11期
10 李硕;;论《洛丽塔》的主体分化以及隐指作者的建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云锋;;历史理论视野下的文学史分期观念考察[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王育烽;陈智淦;;评杜昌忠教授著《圣经文学研究》——兼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王宏宇;第一部完整的法国小说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陈竞;日本“SIA”计划关注潘向黎[N];文学报;2008年
3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导 谷裕;中国德语文学史研究新收获[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饶們子;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需要关注的新视点[N];文艺报;2006年
5 世文;扩大华文文学在世界的影响须积极回应[N];文艺报;2006年
6 刘構;“世界文学在花园”让读者走近经典[N];文艺报;2007年
7 周阅;日本元曲研究的开拓者——盐谷温[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生安锋;易卜生研究:从易卜生主义转向易卜生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刘文纪;罗婷与克里斯特瓦诗学研究[N];文艺报;2005年
10 陈训明;走出普希金研究的回声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谭雯;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谊华;论《巴彻斯特大教堂》中叙述者的功能[D];南昌大学;2008年
2 彭华;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暗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李一梅;《云英传》的爱情矛盾与作家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潘登科;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中隐含作者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任铮铮;事实与观点[D];青岛大学;2007年
6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7 夏宗凤;《绿山墙的安妮》: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体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兴华;论J.M.库切的生态思想[D];青岛大学;2008年
9 王燕平;神话的创造与破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秦艳;论现代性在《梅西知道什么》中的体现[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5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3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