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柯的规训理论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本文选题:《最蓝的眼睛》 + 福柯 ; 参考:《外语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描述的是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压制下变得异常驯服的悲剧故事。这一变化过程恰恰与福柯所述的规训过程吻合。全景敞视主义规训手段的隐秘性和文明性使黑人解除了警觉,丧失了反抗规训权力的自觉意识,尽管权力必然导致反抗的定律在某些个体的行为中有所体现,但是就整体而言,黑人在白人文化的规训下摒弃自身的民族性,追求同一的白人文化特征,在不自觉中变成为一具具被驯顺的肉体。
[Abstract]:The secret and civilizational nature of panorama open - view rules is in keeping with the rules and training process described in Fucotta . The secret and civilizability of panoramic open - view rule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behavior of certain individuals , but as a whole , the black people abandon their national character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the white culture , pursue the same white cultural identity , and become a domesticated body in the unconscious .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亟待拯救的黑人文化之根——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男性》(编号:2012Q131) 黄冈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权力-话语理论视角下的〈最蓝的眼睛〉》(编号:20120101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应伟伟;;莫里森早期小说中的身体政治意识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2 章汝雯;;从《秀拉》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点[J];外语研究;2007年06期
3 彭珍珠;;《胎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外语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岳俊辉;;论《黑猫》对政治的心理学解析——兼论爱伦·坡的保守政治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何中芹;;悲剧之美——析《秀拉》中的悲剧人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王国勇;;惊悚向生存的让渡——影片《异度空间》哲学美学价值探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孙晓燕;;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体现的人的本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王稀;;托尼·莫里森早期小说的身份主体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邱亚芳;万涛;;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精神生态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9 刘宁;;权力话语下的女性启蒙——以“文革”三部“革命样板戏”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宋健衡;吴燕;钱婧;;《最蓝的眼睛》中的“恋物”悲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佳雨;;从被毁的梦到梦的毁灭者——《最蓝的眼睛》中乔利的性扭曲探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曾国东;蔡震宇;;执法观、法治思维与法律权威——一种检察权运行语境的视角[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慧;空间变迁与环境行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南燕 ,刘兵;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振合;;论福柯权力的技术支撑系统[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邢文;;从《规训与惩罚》解读嵇康的悲剧人生[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高莹;;现代社会权力的普遍性与技术性——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帆;黄孜之;;《惩罚与规训》之读后感——从全景敞视主义透视理性[J];知识经济;2010年11期
5 周远全;赵世庆;;“全景敞视主义”与人的解放——新视角下福柯与马克思社会理论之比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斯戴法·勒格朗;陈元;黄绍华;;被福柯忽略的马克思主义[J];现代哲学;2007年04期
7 张艾;;用福柯的“权力”理论浅析影片《霸王别姬》[J];电影文学;2007年20期
8 邹放鸣;;福柯的意识形态批判[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9 马文博;;对福柯权力观的解读[J];河套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任亚荣;;主体的危机——福柯关于主体现代处境的揭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吕群峰;;从他者到生存美学——福柯对自由的寻求[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汇;;判断是一种暴力——读福柯《疯癫与文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美芳;;关于福柯的权力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之思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萌;;觉醒与共谋——谈电视剧《橘子红了》中的女性形象[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7 陈福民;;文学史写作的多种可能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8 刘进才;;语言共同体的形成与方言、土语的规训——共和国初期的语言规划与作家语言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新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李生占;;读红楼 谈称谓二[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金平;;话语与女性气质的建构——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气质变迁分析[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 译;吉尔·德勒兹论福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雨山;如何超度“十连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吴强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规训时代下全球秩序的“帝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广州文化学者 党西民;结构性系统下的权力反弹[N];东莞日报;2009年
5 李政涛;育人:教育还是规训[N];中国财经报;2003年
6 撰稿人 莫伟民;福柯:非理性的守护者[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汪民安(学者) 莫伟民(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于奇智(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三人行,,必言福柯[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寒风;蓝色眼眸的诱惑[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李银河;福柯:人类思想史的奇迹[N];深圳商报;2002年
10 杨俊蕾;福柯:文本也癫狂[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超;权力的眼睛[D];吉林大学;2013年
2 索良柱;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复旦大学;2009年
3 任俊英;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4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媛;解构中的建构:福柯思想解读的一种视角[D];复旦大学;2012年
6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吕翔;福柯与批判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8 赵灿;“诚言”与“关心自己”[D];复旦大学;2010年
9 余岱宗;被规训的激情[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威;学校中的微观权力运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丽平;网络社区中的权力表现[D];山东大学;2012年
3 宋巍;福柯规训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宁鹏飞;福柯空间理论及空间美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战宇婷;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云超;权力话语的另类表述[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樱;从后现代视野看《小城畸人》中的个人屈从[D];苏州大学;2006年
8 袁华杰;福柯的权力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杜菲;从规训的囚徒到人性的复苏[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韩平;福柯的权力观[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5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3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