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爱情与惩罚:《爱玛》对于浪漫爱情的道德救赎

发布时间:2018-08-05 18:15
【摘要】:在《爱玛》这部小说中,爱玛与弗兰克二人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连同这些错误招致的批评甚至羞辱,是奥斯丁赋予其浪漫爱情的前提条件。只有当浪漫爱情看似一种惩罚时,作者才能使主人公安全地获得基于爱情的婚姻。这是奥斯丁在一个浪漫爱情与保守传统冲突的时代以退为进的写作策略。爱玛与弗兰克因犯错而受的批评和委屈,使他们最终所获的婚姻显得更像一种补偿与安慰。同时,作者给浪漫爱情硬加上道德义务与社会功能,浪漫爱情的道德功能也成为爱情自我救赎的"资本"。
[Abstract]:In Emma, the shortcomings or mistakes made by Emma and Frank, together with the criticism and even humiliation caused by these mistakes,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Austen's romantic love. It is only when romantic love appears to be a punishment that the author can secure the protagonist's marriage based on love. This is Austin's retrogressive writing strategy in an era of romantic love and conservative tradition. Emma and Frank were criticized and wronged for their mistakes, making their final marriage seem more of a recompense and conso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dds moral obliga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to romantic love, and the moral function of romantic love becomes the capital of love's self-redemp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英语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752003)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明端;;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作品婚恋观的比较研究[J];名作欣赏;2006年14期

2 柳青;;试析《爱玛》中女主人公塑造的独特视角[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周青;论《诺桑觉寺》的金钱决定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周青;浅谈《理智与情感》的现实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高光明,孙利;从《爱玛》看奥斯丁的创作技巧[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顾嘉祖;;从《傲慢与偏见》看吉英·奥斯丁的喜爱与厌恶[J];外国语言文学;1984年03期

7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妇女观[J];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张帆;简评奥斯丁的小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畅;奥斯丁和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Z1期

10 刘戈;简·奥斯丁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以丹;;爱的理想、困惑与解答——论林真理子《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的文学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郭晓芬;李双宏;;《雾都孤儿》人物分析——南希的挣扎[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薛鸿梅;;白朗宁夫妇与伦理道德[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桂修;;生活与斗争的艺术写照——简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5 陈许;;美国“妇女文学”的扛鼎之作——评凯特·肖班的《觉醒》[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周阿芹;;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董艺;;论《娜嘉》中的超现实主义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频;菊花香中的爱情[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士曾;爱情的幌子后面是死亡[N];光明日报;2005年

3 苏七七;《情书》:单纯、唯美、干净的爱情[N];兰州日报;2004年

4 乔纳森;安·贝蒂与爱情[N];东方早报;2011年

5 颜峻;霍乱时期的爱情[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许丹红;《飘》:一朵恒久不衰的爱情之花[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董明洁;还有浪漫的爱情吗?[N];深圳商报;2002年

8 李野;小说中的爱情[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朱鸿;提纯生活[N];陕西日报;2003年

10 阿文;一个人何以那样痴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爱英;塞缪尔·贝克特:见证身体之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黄霞;《圣经》“诗歌书”的文学特色及其文本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3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改娣;诗人不幸诗之幸:约翰·邓恩与王维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张帆;克里斯塔·沃尔夫对浪漫主义女性思想的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叶红;永不枯竭的心灵之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燕;和谐之美[D];南昌大学;2011年

2 陈丽娟;景观在奥斯丁小说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泽洋;爱情、死亡和权力[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孙小梅;从简.奥斯丁后期作品看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D];安徽大学;2011年

5 张静;爱情与信仰——评I·B·辛格的《肖莎》[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建光;浅析奥斯丁作品中的妇女问题和婚姻观[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珊;“金碗”:婚姻的寓言[D];河北大学;2005年

8 毛雪青;爱情,自然与死亡——一个实现“完整人”的愿望[D];河北大学;2005年

9 赵国亚;《简·爱》的文学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郑伟;劳伦斯诗歌中的救世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6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66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