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宋代中越文学交流述论

发布时间:2018-08-20 12:01
【摘要】:在中国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越南佛教,构成了宋代中越文学交流最重要的文化背景与影响因素。这一时期越南的世俗文化往往掌握在佛门僧侣手中,出现了以僧人假冒儒官与宋朝使臣进行诗赋唱和的事件。文学作品多由僧人或佛教信奉者所创作,作品题材也多与佛教相关,还有一些作品模仿自中国诗歌,具有以禅入诗的特点。此外,人员的流动是中越文学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而宋真宗对占城稻的推广,则使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个具有越南特色的描写对象。古代中越文学交流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宋代就已初步奠定。
[Abstract]:The Vietnamese Buddhism, which develop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a, constituted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fluential factor of the Sino-Vietnamese literature exchange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is period, the secular culture of Vietnam was often held in the hands of Buddhist monks. Most literary works are created by monks or Buddhist believers, and their themes are also related to Buddhism. Some of the works are imitated from Chinese poetry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en into poetry". In addition, the movement of personnel is a special way of Sino-Vietnamese literature exchange, and the promotion of Zhancheng Rice by Song Zhenzong adds a description object with Vietnamese characteristics to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basic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Sino-Vietnamese literature exchange had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至20世纪的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08CZW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南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2010ZT10)阶段成果
【分类号】:I206.2;I33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致中;中国古代戏班进入越南考略[J];文学遗产;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梁素素;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乾;中国与新加坡文学交流的前景——在新加坡第二届国际华文文艺营上的讲话[J];华文文学;1985年02期

2 穆宏燕;宗笑飞;;“中国与中东地区文学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6期

3 陶然;;论宗藩体系下元丽文学交流的新格局[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索宇环;;叙述视角与文学交流:是谁在操纵读者的同情心?——以《印度之行》为例[J];学习与探索;2008年02期

5 陈友康;;中日文学交流中的诗词唱酬问题[J];学术探索;2009年05期

6 欧阳碧漪;;我欲乘宋代兰舟[J];散文诗世界;2007年10期

7 金柄珉 ,徐东日;中朝(韩)文学交流研究的重要论著:评《韦旭升文集》[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8 于在照;论越南汉诗的产生及演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9 张思齐;论诗情在诗歌中的作用——宋代诗情理论与法国诗情学说比较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娜;张沛;;《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礼貌原则——对于开放式结局的语用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超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中国与东欧文学交流的历史重构与当代阐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晓白;中国作家访问保加利亚[N];文艺报;2009年

3 欣闻;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土耳其[N];文艺报;2009年

4 刘秀娟;拉格纳尔作品在华出版中挪文学交流深入发展[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晋悦;中俄文学交流期待重塑辉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任晶晶;蒋风赵郁秀获亚洲儿童文学交流贡献奖[N];文艺报;2006年

7 胡军;中韩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7年

8 钱林森邋周宁;走向学科自觉的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记者 舒晋瑜;中韩文学论坛移师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王莉;长江与汉江文学对话[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孙士觉;古越汉诗史述及文本辑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仟年;越南古典诗歌传统的形成——莫前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韩卫星;洪大容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化之关联[D];延边大学;2006年

6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车文丽;隐含作者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键;寻找现象背后的操纵力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汤海威;创造性转变——印度古代文学在中国流传的几个特点[D];中南大学;2009年

3 黄妍;朝鲜上古诗歌对《诗经》的接受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4 胡爽;朝鲜诗家对明诗的批评[D];延边大学;2010年

5 黄达士;《三国演义》与越南汉字历史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颖晖;双向的误读:杜拉斯与中法文学[D];四川大学;2007年

7 陈露;相同的《家》,不同的结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学敏;高丽朝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发展[D];延边大学;2010年

9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南秀;许莲顺小说《无根花》中体现的韩国形象[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3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93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