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温暖而偷——文本世界理论分析《偷窃物》
[Abstract]:The text world theory mainly analyzes how the readers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the authors of the divided discourse world. Using this theory to analyze the first chapter of Jennifer Egan's novel "mob attack", "stealing", can explain how the reader constructs the text world and various sub-worlds while reading, and thus in space. The author, who is far away in culture, communicates with each other and feels her sympathy for the lonely situation of modern people, and her hope and confidence in happiness after suffering for modern peopl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YY03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世生;庞玉厚;;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2 马菊玲;;用否定建构的荒诞世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认知诗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3 刘立华;刘世生;;语言·认知·诗学——《认知诗学实践》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蓉;;以图形—背景理论对《题李凝幽居》的认知解读[J];长城;2011年02期
2 李春林;李浩杰;;以影像与背景理论对李商隐《无题》的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赵艳;夏日光;;突显理论与诗歌省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欢;;从图形和背景的转换实现意象的变迁——解析写景诗The Red Wheelbarrow的意象表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李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认知诗学解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杨谨旖;;认知诗学的发展、意义及前景[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崔兰;;《红豆词》的图形—背景论分析及其英译[J];海外英语;2012年09期
8 周芸;;以图形背景理论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一粒沙子》[J];考试周刊;2009年18期
9 李丽霞;;从《天净沙·秋思》看诗歌解读的认知模型[J];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10 张建科;;诗歌连贯的概念整合视角动态阐释[J];芒种;2012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霞;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郎银雪;叙事·认知·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甜;视点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王宣又;心理空间与文学文本意义的认知探寻[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未怡;论《七姐妹》的重生主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陈琴;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的人物塑造[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刘小凤;PICM理论下视点的认知过程探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吴纯纯;图形—背景理论对新闻标题的认知解释[D];华侨大学;2011年
9 陈艳;基于概念域识解的朦胧诗语篇连贯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强;李商隐诗的认知诗学研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象似性视角[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涓;《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艺术[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2 薛玉凤;;《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偏离现象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梁晓波;否定的认知分析[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4 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5 马小朝;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世界[J];国外文学;1998年03期
6 徐盛桓;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否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7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8 申丹;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玮;;倒错的时空隧道 荒诞的语篇世界——《阿丽思游记》中的指称系统[J];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2 葛跃;;叙事学和文本的世界[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庄伟杰;;乡愁·性爱·死亡——澳华新移民作家文本世界里三大母题探析[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4 李云峰;;欲望的言说——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文本世界[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谷野平;;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对话与狂欢——评霍克斯短篇小说《恐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新博;;读者解读中的诗性效果——以《一束阳光》为例[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7 盛宁;;纳博科夫如是说[J];读书;1992年09期
8 朱荣华;;论《紫色》中的“否定互文性”现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9 牛磊磊;;冯内古特《时震》的狂欢化时空体[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9期
10 聂梦;;建立“绝对性对话”的世界——巴赫金对话主义读解[J];衡水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莉;叛逆的童话[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玮;指示对语篇世界建构的定位功能[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琳;文本世界理论对《到灯塔去》的认知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瑞娟;瘫痪的都柏林人[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康;崩溃与整合[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丁刚;《只争朝夕》的认知文体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莉;从托尔金童话理论看《哈利·波特》文本世界的构建和意义[D];山西大学;2012年
6 赵洪霞;劳伦斯的文本世界:对灵与肉关系的质问和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阮倩;《麦田里的守望者》:权力意志自由释意的文本领域[D];厦门大学;2006年
8 周斌斌;劳伦斯笔下寻找“拉纳尼姆”的出逃者[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高群英;以虚拟概念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艺术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聂成军;文本欲望的辩证法[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5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1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