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老人与海》叙述模式框架认知与意义归纳

发布时间:2018-09-18 21:12
【摘要】:正美国哲学家阿瑟·丹图说:"叙述的主要任务就是设定导向结局的行动的阶段,对此的描述是关于变化的解释,在这个变化中,开头和结尾构成其两个端点。"[1]本文将以此为纲,研究《老人与海》核心事件——老人占有的马林鱼由"1500磅"衍化为"鱼骨架"——叙述模式框架,并结合这种研究来学习从一个特殊事件中归纳其象征意义的方法。当下,解读《老人与海》这篇高中课文的情况是令人尴尬的。除去解读老人"硬汉"形象外,还能给学生讲点什么有实用意义的东西呢?高中学生学习《老人与海》必须摒弃有关"硬汉"
[Abstract]:Arthur Danto,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said: "the main task of narration is to set the stage of action leading to the outcome, which is described as an explanation of change, in which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form its two endpoints." [1]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is as an outline. Marlin, who studied the core event of "the elderly and the Sea", evolved from "1500 pounds" to "Fish Skeleton"-a narrative model frame, and learned the method of summarizing its symbolic meaning from a special event. At present, it is embarrassing to interpret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xt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derly "tough man" image, but also can tell students something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ust abandon the "tough Man" in their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自成;;社会和谐是一种博弈均衡——从博弈论视角看社会和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夏贞鹏;;法律论证引论[J];法律方法;2004年00期

3 焦宝乾;;修辞方法及其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探讨[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4 王瑞君;;法律论证视角下的刑事司法正义[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5 张文喜;;论错误使用辩证法概念的深刻思想根源[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王瑞君;;法律论证与罪刑法定的实现[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7 王骥;;中西方传统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庙堂型与书斋型[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8 周丹;;论马利坦对托马斯主义美学的现代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王骥;;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变:理想类型的方法[J];科学学研究;2011年09期

10 江渝;;论辩证法、实践与世界历史的理论关联[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程宇驰;黑格尔自由观[D];吉林大学;2012年

3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沛志;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骥;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丁宁;黑格尔哲学中的证明原则[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葛宇宁;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江;《熊》及《老人与海》之主题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刘鑫;《老人与海》精神力量的三位一体结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耿延宏;《老人与海》的创作美感[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侯斌;人类的窘境——论《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熊文,秦秋;人生来不是要给打倒的:《老人与海》的心理治疗意义[J];学海;2004年06期

6 欧阳娜;;《老人与海》中主体的分裂与复归[J];大学时代;2006年11期

7 周玉萍;吕卉;;曼诺林在《老人与海》悲剧氛围营造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明文;;《北方的河》与《老人与海》之比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张桥英;;浅析《老人与海》的多重价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马振芳;;中国学者评论群体与《老人与海》[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茂根;浪漫主义的作品[N];人民日报;2003年

2 渤海大学 左海娇;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的运用[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万伯翱;又读《老人与海》[N];人民日报;2002年

4 言子;想起《老人与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宋惠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N];学习时报;2011年

6 杨 政;动画片《老人与海》诞生记[N];光明日报;2000年

7 葛栋玉;握紧生命中的每一天[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陈乃柱;探访《老人与海》中的老人[N];人民日报;2002年

9 万伯翱;鱼是他的敌人,同时也是他的知心朋友[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林一安;调制异国情趣的笔墨[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振芳;《老人与海》在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苓;基于评价理论透析《老人与海》中的自然观[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世董;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存逻辑[D];山东大学;2012年

4 刘见阳;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来骥;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健;《老人与海》中三种关系的生态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7 王洪欣;论《老人与海》的孤独主题[D];青岛大学;2013年

8 刘雯;《老人与海》的语料库文体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单玲玲;《老人与海》中的对话关系及不完全叙述[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10 康孝云;《老人与海》之虚无主义色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9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49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