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拟神的俗身:希腊小说中个体的存在形式

发布时间:2018-10-09 19:55
【摘要】:"希腊小说"与史诗和悲剧具有共同的叙事元矛盾:"个体—命运",但其叙事却不具有后两者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因果形式;小说中个体、主人公"静止/完美"的时间和道德形式,亦与史诗、悲剧中的个体存在形式迥异。从神话、史诗、悲剧至小说,命运的存在形式,由具象的变为了完全抽象的。"希腊小说"非因果的叙事形式,根自于命运存在形式的彻底抽象化;尽善、且非时间性的小说主人公,是抽象的命运的拟人形式。
[Abstract]:Greek novel has the same narrative meta-contradiction with epic and tragedy: "individual-destiny", but its narration does not have the latter two complete or relatively complete causality form. The time and moral form of the protagonist "quietness / perfection"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form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in epic and tragedy. From mythology, epic, tragedy to fiction, the form of existence of fate has changed from concrete to completely abstract. " The narrative form of "non-causality" in Greek novels is rooted in the thorough abstraction of the existence form of fate;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which is completely good and timeless, is an abstract personification form of fat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546.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中土小说母题的外域信息源——再论古代小说中的赌技服人母题[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2 赫云;;一场可怕的错误:《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的对应[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宏琳;;史诗英雄向现代反英雄的蜕变——奥德修斯与布鲁姆的形象之异[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宏琳;;从勇士还乡到都市闲逛——《尤利西斯》对《奥德修纪》流浪模式的继承和发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彭燕;;从经典故事解析中西婚恋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刘丽琼;;从奥德修返乡心路历程中看其人格魅力[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肖四新;理性主义的困惑与迷惘——古罗马文学精神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林玮生;;飞樝于文明与野性的张力之中——“文化范式”视角下女神Aphrodite的神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曹叶秋;;从《北京遇上西雅图》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3年22期

10 李志斌;;论流浪汉小说结构范式的生成动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国豫;技术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清平;家园的寻觅[D];河南大学;2012年

6 游巧荣;《尤利西斯》的对话与狂欢化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绵;空间转向与文学流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宏琳;古老旋律的现代多重变奏[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冬晓;析《云》中的诗与哲学之争现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娟;神话比较中见中西建筑文化差异[D];武汉大学;2006年

5 王晨;翻译家杨宪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马强;制度的伦理关切——发生学视角的考察[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杨金华;乔伊斯的现代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榕;先秦儒家音乐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缪晶晶;莎剧“猥亵语”雅俗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秦柏茹;论“反英雄”及其文化特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悦;茶卷拂尘诉性灵——茶事小说杂谈[J];农业考古;2002年02期

2 聂付生;甘把金针度与人——评张兵《宋辽金元小说史》[J];云梦学刊;2002年06期

3 刘军;试论先秦的“准小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史月;林丰民;;文学的政治与政治的文学——20世纪巴基斯坦小说概览[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4期

5 黄勇;方士小说向道士小说的嬗变——以古小说中汉武帝形象的演变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刘永文,吴潇;晚清报刊中的小说宝藏——以《神州日报》为个案[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1期

7 俞颂雍;;试析唐前小说之伪托[J];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06期

8 刘保昌;;长江小说史写作的题材、结构与视角——《长江小说史略》评介[J];江汉论坛;2006年01期

9 陈辽;;文化小说:明清集大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刘莉;;清代教育小说鸟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荣林;;现、当代农民小说史“猜想”[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邹理;;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国君;;叙事:视角的独特和小说技法的探索[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4 王震亚;;千山外,水长流——北美华文小说的回顾与前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5 王平;;小说·文化·人——评宁稼雨近著三种[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6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8 周腊生;;《燕山外史》不可全盘否定[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王卫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说的前世今生[N];解放日报;2012年

2 参加者 李敬泽 徐坤 红柯 谢挺 荆歌 雪漠 孙惠芬 潘灵 金瓯 北北;小说的可能性与写作者的危机感[N];文学报;2003年

3 ;将小说进行到底[N];文艺报;2003年

4 张红超 编译;好小说 烂结尾[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徐江;小说的长度与生存理由[N];北京日报;2013年

6 朱双一;2011年台湾小说创作的亮丽风景[N];文艺报;2012年

7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钟兴永;从商贾小说视角研究中国商业和商人文化[N];文艺报;2005年

9 刘建华;读——《美国梦,美国噩梦:1960年以来的小说》[N];文艺报;2006年

10 王晓瑜;十一篇小说史[N];文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施战军;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守亮;汉代小说史叙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岱;清末民初短篇滑稽小说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小康;叙事、市场、悖论——论当下谍战小说[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宜智;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儒商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细娇;“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表述[D];西南大学;2008年

5 石志刚;论肖亦农的小说创作[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金英兰;新时期朝鲜族小说中的伦理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孙向阳;当代抗战小说英雄叙事的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琳;明清教师阶层与小说的人物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9 阳海洪;十七年小说历史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翠翠;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0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60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