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观照下《孙子兵法》重译现象之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接受理论观照下《孙子兵法》重译现象之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年
接受理论观照下《孙子兵法》重译现象之实证研究
刘芳
【摘要】: 接受理论以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为研究主体,探索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问题。作为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范式和方法,由于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的交叉性,该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在翻译研究中,接受理论强调文本—读者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作为接受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受其全部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影响而构成的对作品的审美定向和接受的心理趋势。而伊瑟尔提出的“空白”则认为所有的文本都存在有“空白”,正因为这些“空白”以及对读者最初期待视野的否定从而激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填补和充实。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首先是原文读者。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期待视野和对空白的诠释。同时译者还要从译文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译文,以达到视野融合。这就导致对原文空白的不同理解,也必然出现同一作品重译的现象。 对于相同的文本,往往有不同译者的不同译本同时存在。尤其是对于文学作品,多种译本的共存尤为多见。但为什么要重译?这显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和浪费。翻译理论家们已经对重译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数只注重于对单个重译版本的研究以及对重译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很少有人从理论方面和实证方面解释重译现象。而从大量语料分析,将接受理论和重译研究联系起来的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作者将用实证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诠释重译现象。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孙子兵法》重译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宝库,《孙子兵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了无数的军事家和理论家。对于中国军人学习、吸收其中的精髓是非常必要的。《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部兵法经典著作,也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世界人民完全应该共享这个中华文化的精粹,所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但是这部巨著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丰赡,逻辑缜密严谨,文采典雅绚丽,要对其进行理解和翻译并非易事。至今还没有一部译文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由于一语多义,内容复杂,就出现了空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白,不同的译者对这些空白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导致了不同译文的出现。 在本文中,作者意在运用接受理论的两个概念:“期待视野”和“空白”,来阐述重译《孙子兵法》的重要性。为了验证其可行性,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是75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的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他们都学习过《孙子兵法》原文。首先,确定三个英译《孙子兵法》。为验证所选译本具有代表性,用中文设计了预备问卷提供给这75名军校学员。这份问卷的九个问题是根据以下四个方面设计的,一是《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思想;二是其影响和应用;三是对其的一些著名评点;四是英译《孙子兵法》的历史。从预备问卷的结果看,超过65%的学员希望能读到凸显军事特色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同时认为对于军校学员读一读《孙子兵法》英译本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说明英国炮兵上尉卡尔斯罗普的修订本、英国著名汉学家贾尔斯以及美国准将格里菲斯的英译本是具有代表性的。 其次,设计调查。为了说明每一部经典巨著中存在的空白是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期待视野来理解。由于存在着空白,没有一部作品能被一次性完全理解透彻。为了能够了解其真正意义,就只能通过重译来不断地、更好地进行诠释。作者又设计了一个民意调查表让学员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个调查包括十六个从《孙子兵法》中抽出的句子,这16个句子是依据《孙子兵法》中包含的三个主要思想选出来的,这三个思想分别是:慎战思想、战略战术思想及朴素唯物论观点。通过统计,对学员选择的频率进行了分类和计算。基于所采集数据的分布特征,作者得出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最后,检验结论。为确保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使用社科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了如下项目的操作:描述性数据统计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可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75%学员趋向选择格里菲斯的英译本。调查结果表明格里菲斯的译本更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不仅仅是因为格里菲斯是一位美国海军准将,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军事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颇有建树的权威;而且他的《孙子兵法》英译本也是最有影响力和流传最广的,在三个英译本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译本。相对而言,对贾尔斯的译本和对卡尔斯罗普修订本的关注度就低一些。一方面,贾尔斯尽管生于中国并被誉为当时的汉学权威,但他对战争的理解却十分有限,因此不能完全表达出其中的深意。另一方面,卡尔斯罗普的修订本虽对后来的译者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参考,但他本人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以致于让他无法解读书中的各种难句。(贾尔斯,1910:viii)基于此,在贾尔斯和卡尔斯罗普的译本中必定存在着空白让以后的译者重新进行诠释。分析结果同时还表明:在格里菲斯和卡尔斯罗普的《孙子兵法》译本中存在着明显的显著性差异。这和作者的预测结果是相符合的。而在贾尔斯和卡尔斯罗普的《孙子兵法》译本中显著性差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两个译本在出版时间上只隔了短短两年,而且作为最早的两位《孙子兵法》英译者,卡尔斯罗普的译本给后人提供了一些参考,而更重要的是当时他们能找到的参考资料少之又少,数量有限,因此在贾尔斯和卡尔斯罗普的译本中显著性差异是不明显的。 在此论文的研究中,作者一方面通过对《孙子兵法》三个译本差异的分析说明重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适合中国军校学员学习的《孙子兵法》英译本,从而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进一步理解《孙子兵法》。与此同时,对《孙子兵法》的重译能够更准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加强我国和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也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是增强我国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046;H059;E8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式亮;;会展企业简介的翻译与受容[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2 谢晓禅;;接受理论观照下的翻译课堂教学新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王姝阳;赵玉闪;;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作品中景色的翻译——以《绿山墙的安妮》中风景描写的翻译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4 汪保忠;;接受研究与文学阐释[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5 周雪芬;;运用“期待视野”引领英语学习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7期
6 何英;;从期待视野解读古诗英译中视觉意象的翻译[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7 李新亮;;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阅读差异[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杨军;;积极的情感寻根与蓬勃的艺术张力——影片《八月迷情》魅力探究[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9 钱玺仰;李崇月;;接受美学视角下毛泽东诗词中意象的翻译——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意象的翻译为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方红霞;;从接受反应文论看小说《洛丽塔》(片段1-3)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贵芹;;阅读“期待视野”的形成分析及教学对策[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慧颖;;毛泽东的文学接受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音宣;;简论音乐接受美学的特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孙沛然;刘大伟;;试谈新闻摄影的读者接受[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刘全福;;关于“误读”的反思——兼评培根《论美》一文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丁金国;;汉语风格研究的新进展——读黎运汉教授的《汉语风格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李贞芳;韦路;;影响中国大陆的数字电视的采用的因素[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静;[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高立海、李大权;[N];中国国防报;2000年
3 丁亚平;[N];人民日报;2007年
4 钟晓毅;[N];人民日报;2009年
5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张颐武;[N];文艺报;2006年
7 殷乐;[N];人民日报;2004年
8 记者 胡剑;[N];上饶日报;2006年
9 大同矿区永定庄一小 郝彩霞;[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10 杨志彬;[N];中国旅游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莉;199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高票房商业电影的观众消费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8 鲍英华;意境文化传承下的建筑空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罗春兰;鲍照诗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王再玉;从接受理论看李白诗歌的翻译[D];南华大学;2008年
3 胡小兵;从接受理论谈《浮生六记》中意象的传递和翻译[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杨丽慧;接受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5 聂春阁;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性[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6 易鸣;从接受理论视角看《道德经》在英美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芳;接受理论观照下《孙子兵法》重译现象之实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段丽丽;论姚斯的接受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9 高明阳;论古典汉诗文化意象的翻译[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魏志荣;从接受理论视角看《论语》的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接受理论观照下《孙子兵法》重译现象之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