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自由的双重表达—存在主义视角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发布时间:2018-11-10 16:16
【摘要】:约翰.福尔斯是蜚声世界文坛的二十世纪英国作家。《收藏家》、《魔法师》和《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是哲学与文学的完美融合,是传统与实验的相互借鉴。哲学的智慧与文学的美感交相辉映,传统的趣味性与实验的新颖性相得益彰,让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 福尔斯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法国存在主义在文学界和哲学界风靡一时。他对萨特存在主义情有独钟,尤其是其中涉及自由的观点。如同萨特,福尔斯将自由观作为创作的至高原则,以自由的方式书写个人自由和文学自由。当实验主义在欧洲兴起时,英国作家要么回归传统,要么站在十字路口左右徘徊。实验作品因只注重形式和技巧,忽略作品的可读性而流于晦涩,传统作品因形式技巧山穷水尽而显得僵硬。福尔斯独树一帜,巧妙地将传统叙事和实验技巧相结合,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给英国文坛注入新鲜的血液。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的自由宣言,描述生存个体对自由的追求及作家和读者对自由的诉求,表达和传播自由的意识。从两个层面分析该小说的自由观,有助于全面认识作者的自由观,了解存在主义这股哲学和文学思潮,了解它所盛行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大众的生存困境和心理困境,更重要的是,鼓励更多的人挣脱现实的枷锁,勇敢追求自由的曙光。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福尔斯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本文所探讨小说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以及福尔斯创作的自由观。第一章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简要介绍存在主义自由和学者对该小说中存在主义自由的研究。第二章分析哲学层面上的自由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异化阻碍了人的自由,但男女主人公敢于挣脱束缚,毅然作出一个个选择,一步步走向自由。第三章分析文学层面上的自由表达。当作家和读者都因为不自由而焦虑时,福尔斯大胆革新,在自由书写书写自由的同时,让读者也获得一定的自由。第四章探究福尔斯自由观的来源,即他对自然和哲学的热爱。最后一部分是对前文的小结,总结作者对自由的双重表达及其来源。
[Abstract]:John Fowles is a world-famous 20th century English writer whose masterpieces are the Collector, the Wizard and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His works are the perfect fusion of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and the mutual reference of tradition and experiment. The wisdom of philosophy and the aesthetic sense of literature are intertwined, and the interest of tradition and the novelty of experiment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that his works are loved by readers and critics. French existentialism was popular in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circles during Fowles's study at Oxford University. He has a special interest in Sartre existentialism, especially the idea of freedom. Like Sartre, Fowles regards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s the supreme principle of creation, writing about personal freedom and literary freedom in a free way. When experimentalism rose in Europe, British writers either returned to tradition or lingered at the crossroads. Experimental works only pay attention to form and skills, ignore the readability of works and flow in obscurity. Traditional works are rigid because of the exhaustion of formal skills. Fowles is unique and skillfully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to bring readers a new reading experience and inject fresh blood into the English literary world.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is Fowles's Manifesto of Freedom, which describes the individual's pursuit of freedom and the writer's and reader's desire for freedom, and the awareness of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s view of freedom, the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trend of thought of existentialism,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vailing times, including the plight of the masses at that time,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of the people at that time. More importantly,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break free from the shackles of reality, brave pursuit of the dawn of freedo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Fowles' literary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the unparalleled charm of the novel, and Fowles' view of freedom.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xistentialist freedom and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existential freedom in the novel.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free expression on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The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inders the freedom of man, but the hero and heroine dare to break free and choose one by one and go to freedom step by step.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free expression on the literary level. When writers and readers are anxious because they are not free, Fowles boldly innovates and frees the reader while writing freely. Chapter four explores the origin of Fowles' view of freedom, that is, his love of nature and philosophy.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author's double expression of freedom and its source.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若滢;;另类的“存在主义”——论《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关系[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2 任兰兰;;存在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洪梅;;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观[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睿;李倩;;从存在主义看《土拨鼠日》[J];电影评介;2011年14期

5 张晓蕊;;教育与人的生存状态——基于存在主义视野的解读[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6 邢营军;;解读《一场美国梦》中的现代生活的存在主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7 吴翊卿;贾莉萍;;变形世界中的自我——论《奇境》中主人公对自我的追求[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金珠;;直面惨淡的人生——从存在主义的视角解读《红王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张婧;程庆玉;;《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黑人女性的自我选择之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10 王宇;;解读萨特存在主义的钥匙——论《禁闭》中的“他人就是地狱”思想[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汤铭;;局外人:一场伦理之辩[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莉;李抗;;西方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模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6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许为勤;;别尔嘉耶夫哲学的内在超越及归宿[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飒;;迷雾、虚无与存在——堂米格尔·乌纳穆诺及其《迷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9 方珏;;主奴关系与承认——论女性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廖美玲;;咨客中心疗法述评[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学智;探寻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存在”轨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重温萨特[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记者 吴云;特立独行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N];光明日报;2005年

4 ;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编译 粟周熊;存在主义促使自杀者增多[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赵丹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成也忧愁,败也忧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甘易;可称为逻辑存在主义的一种新哲学[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孙先科;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吴岳添;《加缪全集》:提醒关注加缪的思想和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高宣扬;西蒙·德·波伏娃:使法国文化散发出女性智慧的芳香[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辉;福尔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的文本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连丰;艾丽丝·默多克哲理小说中的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5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白玉华;三种视角分析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沉默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勰秋;人类存在自由之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王卫林;荒诞与异化:哈金《等待》和《自由生活》的存在主义主题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黄耀霞;存在主义自由主题与后现代叙事技巧的完美结合[D];河南大学;2003年

4 翁姗姗;《你好,忧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正锋;沈从文:存在的危机与生命的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波;存在主义人生哲学透析[D];延边大学;2004年

7 李恩宁;论《还乡》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义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何小溪;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意识[D];武汉大学;2005年

9 赵颖;论福尔斯前期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主题[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龚梅;“愤怒的青年”派的创作思想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2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22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