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永恒主题
[Abstract]:Shakespeare's sonnets not only contain the poet's strong feelings, but also reflect the poet'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life. The pursuit of eternity is the prominent theme of Shakespeare's sonnet. Time, friendship, love and life are the four sub-themes to express this eternal theme, while eternity is the silk thread in series. The time written by Shakespeare exists in the universe as the movement, friendship is like the eternal immortal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love is unswerving, loyalty is eternal, and life circulates in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芬;;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看其爱情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曹晓青;莎士比亚个性描写的开拓性贡献[J];河北学刊;1993年01期
3 刘露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友谊观[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11期
4 吴笛;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5 李正栓;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内美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7期
6 李静;李玉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爱与美[J];新闻爱好者;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一部关于爱情的百科全书——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长城;2009年10期
2 刘晓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多维之美[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3 张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文献综述[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卢小军;;纵帝王屈尊就我,不与换江山——莎士比亚第29首十四行诗赏析[J];英语研究;2012年03期
5 王民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悲观主义研究[J];华章;2010年35期
6 廖巧云;;The Triumph of Poetry over Time in Shakespeare's Sonnets[J];海外英语;2012年01期
7 祝敏;;莎诗隐喻认知机制的连贯性及其主题意义建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士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另类”主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吴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间主题的解读[J];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10 林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似箭光阴[J];名作欣赏;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树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严晨;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莎士比亚的情爱观[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鲜文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十四行诗中的人性哲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王建成;《爱情小诗》:超越爱情,,阐释永恒[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冬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善、真”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亚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男性间的社会性欲望[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伟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周翰;;谈莎士比亚的诗[J];文学评论;196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晓梅;;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2期
2 张明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J];作家;2011年14期
3 贺宁杉;;浅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范冬梅;;真的追求——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胡光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文学之美[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3期
6 靳秀凤;吴建君;;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之美[J];作家;2008年10期
7 周婷;;莎翁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多维度文体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2期
8 彭欢;彭学;;浅析威廉·莎士比亚的第19首十四行诗[J];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9 王子墨;;灵与肉的分野——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静;李玉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爱与美[J];新闻爱好者;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仲跻昆;;多元、对话、共生中的阿拉伯文学文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刘慧;李姝娟;沈训娇;;永远在路上——从《毛猿》看奥尼尔的基督教意识[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余凤高;哈姆莱特父亲的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高峰枫;莎士比亚“人生如舞台”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蔺海波;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李国文;汤显祖和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吴弘毅;世俗气息和历史真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3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程雪芳;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4 陈小花;爱与美的和谐乐章[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鲜文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十四行诗中的人性哲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9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10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0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7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