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重塑经典——电影改编视阈下的《理智与情感》

发布时间:2019-03-04 12:46
【摘要】:兼备文学性和电影性的小说,是文学和银幕所共有的财富。简·奥斯汀的小说深受电影界尤其是好莱坞的青睐,她的六部小说已全部被搬上银幕,均获得巨大成功。文章从电影改编的角度,从原作、剧本、导演和演员等四个方面分析奥斯汀小说《理智与情感》如何从文学经典走向电影经典。
[Abstract]:Novels, both literary and cinematic, are a common asset of both literature and screen. Jane Austen's novels are popular in the film world, especially in Hollywood. All six of her novels have been put on the screen, all of which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From the angle of film adap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Austin's novel "reason and emotion" changes from literary classics to movie classics from four aspects: the original work, the script, the director and the actor.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甘肃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GS-BK201224-1)
【分类号】:I561.074;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地;电影改编与审美转换[J];电影艺术;2000年06期

2 任重远;;从主体间性看《历劫佳人》中的女性身份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潘德荣;孙义文;;诠释学的经典与经典诠释学——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德荣先生访谈[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孟春蕊;;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伦理困惑——谈李安电影的文化基因[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高文波;;论夏衍的文学电影改编思想[J];理论月刊;2009年10期

6 高晓雯;;李安电影的女性主义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E.汤普森,闻谷译;理智与情感[J];世界电影;1997年01期

8 Г.克拉斯诺娃,蔡小松;埃玛·汤普森——理智与情感[J];世界电影;1997年02期

9 E·汤普森,苏汶译;摄制日记[J];世界电影;1997年01期

10 程惠哲;;电影改编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巧莲;;在“祛魅”与“返魅”之间——从《聊斋志异》小说《侠女》到胡金铨电影《侠女》的思考[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李宏;;理智与情感——比较薛宝钗、林黛玉与埃莉诺、玛丽安——《红楼梦》与《理智与情感》的女主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胡泊;;建国60年小说电影改编的观念演变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黄阳;;浅析奥斯丁小说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5 傅修延;;试论汉语文本的独特性[J];创作评谭;2004年06期

6 黄式宪;“伯格曼现象”的艺术启示——评《野草莓》的现代魅力[J];当代电影;1989年01期

7 周仲谋;;1990年代以来电影改编理论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8 吴冰洁;;边缘对中心的挑战与融合——白先勇短篇小说人物形象之文化解读[J];东方丛刊;2006年02期

9 周仲谋;;1990年代以来电影改编理论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2011年03期

10 杨曙;;论电影中的文学性因素与当代大片中剧本的粗糙[J];电影文学;2007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姚成丽;游走于政治与文学间的精神流变[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芳;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6 龚金平;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D];复旦大学;2006年

7 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侯靖靖;婆娑—世界,半掩两扇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珊;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媛;从《洛丽塔》看小说叙事向电影叙事的转换[D];兰州大学;2011年

4 霍鑫;《阿Q正传》改编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昕星;李安电影中的父子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灏凌;“冷山”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张佳;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的互文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爽;从李安的“三部曲”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中南大学;2011年

9 何磊;政治·历史·战争—十七年电影改编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桑新美;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力子;融合中西之长 创造完美电影——李安访谈录[J];当代电影;2001年06期

2 胡雪桦;倪震;胡克;杨远婴;刘华;;《喜玛拉雅王子》[J];当代电影;2006年06期

3 扎西多;;劳瑞·西格尔,大红灯笼,异国情调及其它[J];读书;1992年08期

4 李青霜;;李安《色·戒》:一种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08年03期

5 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影;1958年09期

6 夏衍;;为了新闻记录片的更大跃进 在全国新闻记录电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电影艺术;1960年02期

7 杰·瓦格纳 ,陈梅;改编的三种方式[J];世界电影;1982年01期

8 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2期

9 王松林,李洪琴;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10 夏衍;关于中国电影问题——答香港中国电影学会问[J];文艺研究;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丹丹;倔强的灵魂——略论简·奥斯汀的女权主义思想[J];当代文坛;2001年03期

2 邱瑾;论《理智与情感》小说和电影中的反讽[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3 孙禹;我的美国侄女[J];现代交际;2005年10期

4 克莱夫·卡斯勒;;倒转磁极(节选)[J];青少年科技博览;2009年12期

5 尹平;何啸凯;;奥斯汀的哲学智慧[J];教师;2010年20期

6 张仲春;夏衍的电影改编理论——兼论中外电影改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Z1期

7 周玮;;从小说到电影——论斯皮尔伯格对妇女主义小说《紫色》的改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梅美莲;;主人公的礼貌策略与奥斯汀的人物塑造[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9 ;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教学学术研讨会[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2期

10 包红芳;;坚守人格尊严 追求幸福人生——解读《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现代新女性形象[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辰;;从文本到银幕的戏剧张力——谈戏剧《怀疑》的电影改编[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武月明;;《傲慢与偏见》的隐蔽故事:——奥斯汀男性中心主义意识批判[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吴彩亚;;人的异化,情的瓦解——《华盛顿广场》思想探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韦清琦;;用生命铸造的生态经典——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建新;电影改编与文学批评[N];文艺报;2009年

2 时蕴;从奥斯汀说起[N];北京日报;2004年

3 谈晓;《理智与情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方希;唠叨与安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叶思义邋(加拿大华人动漫专家);揭开奇幻文学的神秘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潘启雯;另外的道路,春天不再寂静[N];宁波日报;2008年

7 朝晖;“伊拉龙”在咆哮[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潘启雯;寂静中的那声呐喊[N];温州日报;2008年

9 金晓非;莎剧的三种电影面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苌苌;阅读爱情[N];经济观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王月;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郭艳娟;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张t熁,

本文编号:2434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34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