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研究范式看美国文学研究的界面性

发布时间:2019-03-14 11:18
【摘要】: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研究内部出现了对传统经典的挑战,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原先壁垒分明的界限已被打破,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有些起初比较边缘的文学作品正逐步走向经典化,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和思想深刻、观点独特的文学理论流派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文学传统。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种族批评和文化研究多模态等大大深化了文学研究,随后出现的跨国界研究又滋生了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使美国文学研究的范式日趋丰富,呈多元化态势。总体的研究范式可以概括如下:一、聚焦作家研究,拓宽超越国界的批评视野。这是美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there has been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ics in the stud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ulti-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the original boundary of clear barriers has been broken, an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erious literature and popular literature have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blurred. At first, some marginal literary works are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classics, the works and thoughts with artistic vitality are profound, and the unique literary theory schools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ir own literary traditions. New historicism, post-colonialism, racial criticism and cultural studies have greatly deepened literary studies, and the subsequent cross-border studies have bre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thus enriching the paradigm of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The situation is diversified. The overall research paradigm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focus on the study of writers and broaden the critical horizon beyond national boundaries. It's beautiful.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桂莲;赵丽华;文森特·里奇;;理论、文学及当今的文学研究——文森特·里奇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2 苏仲乐;;亨利·詹姆斯研究与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型——约翰·卡洛斯·罗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3 奚密;;“理论革命”以来的文学研究[J];书城;2004年12期

4 万婕;;后“语言论转向”中的文学研究趋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5 杨东篱;;文学研究: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起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赖大仁;文学研究:终结还是再生?——米勒文学研究“终结论”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7 浦立昕;;中国语境、全球化视野、美国文学研究——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8 刘娜;陈聪;;英美文学研究与当代网络文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尹丽;刘波;;2001至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邬春立;;文学终结了吗——围绕希利斯·米勒的四篇文章[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波;;浅议“垮掉派”文学的“垮掉”价值[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洁;;民族身份的建构——以后殖民主义解读《郊区佛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王育烽;陈智淦;;评杜昌忠教授著《圣经文学研究》——兼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朝戈金;;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潘晓燕;;“爱”并“憎恨”着——萨尔曼·拉什迪的故土情结[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罗云锋;;历史理论视野下的文学史分期观念考察[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8 冯德河;;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Rainbow by D.H.Lawrence——A Stylistic Analysis on an Excerpt from the Novel[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邹建军;;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2 吴元迈;重新审视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思潮[N];文艺报;2006年

3 汪介之;探索培养研究型人才之路的积极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刘建军;圣经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缪迅;深化德语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吴元迈;走辩证整合的文学研究之路[N];文艺报;2010年

7 易晓明;文学与文化的论争与叉合:“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艺报;2008年

8 陆扬;米勒的网络时代文学观[N];文艺报;2007年

9 赵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方卫平 赵霞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当代英美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进程及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3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5 谭惠娟;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和磊;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美京;李庸岳文学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徐东日;李德懋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学相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静;伤痛与弥合:从文化角度解读《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鲁东大学;2007年

2 宋可宝;从文化研究视角解读《小镇畸人》中的人物[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荔;永远的《绿山墙的安妮》[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彭鹏;从文化研究的视角阐释美国战争小说中军队内部的冲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丽芳;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D];南昌大学;2005年

6 甘细梅;凝视、聚焦与身份认同[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王苗苗;殖民主义的余波,痛苦求索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9 汪凯;论后殖民主义因素在迈克尔·翁达杰小说中的体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新;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9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39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