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布莱希特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book published a few years ago, Manfred Wakeville's Defence for Brech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usht and women, Brecht in daily life, Brecht's literary creation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Brecht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a lot of topic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Wakeville's identity-an assistant to Brackett's late years, an almost complete participant in democratic German drama, and a leader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his work "defending Brecht," there is a wealth of important Brushi-related material in his book. Information and views. With the help of those materials and points of view,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Brinski has been repeatedly criticized today, and there are many complicated reasons behind it.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should be the collapse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in Eastern Europe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idea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has entered a low tid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as a classic writer of Marxism-Leninism, Brecht's f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orld-wide Marxism-Leninism movement and the fate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516.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匡复;布莱希特和传统[J];戏剧艺术;2001年02期
2 项玉宏;关于布莱希特叙事剧的重新评价[J];学术界;2002年06期
3 朱良;论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3年03期
4 马友平 ,文媛;生产 反叛 批判——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J];四川戏剧;2004年06期
5 林婷;两种距离与两种交流——兼论20世纪80年代戏剧探索[J];戏剧艺术;2004年06期
6 赵志勇;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再认识[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建军;;布莱希特在中国新时期:从文本出发的一个考察[J];当代戏剧;2006年03期
8 李慧;;追寻于一个新演员,一个新观众——布莱希特导演理论与策略[J];戏剧艺术;2006年04期
9 胡星亮;;布莱希特在中国的影响与误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10 孙士聪;;影响与对话——中国视域中的布莱希特[J];文学前沿;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世雄;;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宪;永远的布莱希特[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婷;世界的布莱希特与“四川”的好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张黎;布莱希特与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绿原;与最伟大的文学传统密切联系[N];文艺报;2001年
5 张黎;展示艺术创新者的风采[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张抗抗;致敬!布莱希特·小百花[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段耀国;一次忠实于原著的演出[N];文艺报;2014年
8 陶子;布莱希特与《巴黎公社的日子》[N];北京日报;2004年
9 李世琦;思想的含量和文字的重量[N];深圳商报;2004年
10 胡宝平 华南师范大学英语系;西方政治戏剧:在政治性与艺术性的交错中陷入困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卉;试析布莱希特叙事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的悲剧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何丹丹;论布莱希特的艺术观[D];武汉大学;2005年
3 梁丹丹;论布莱希特的“疏离”说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申春春;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刘娅;布莱希特戏剧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t,
本文编号:2454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5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