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两部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骆驼祥子》两部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传统的翻译研究视翻译为语言转换,侧重于翻译文本和源语文本的对照比较,目的在于以一些所谓的翻译标准对翻译文本作出价值判断,看其忠实与否。尽管这种研究在初期推动了翻译研究的发展,但它最终把翻译研究引向了死胡同。 一些西方学者逐渐认识到翻译中的绝对“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他们在文化研究的启发下逐步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模式,即描述性翻译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多元系统理论和九十年代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描述性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是其所在社会环境的一种文化活动,该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翻译概念。这种描述性翻译研究极大地扩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主流。 在中国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因为人们通常把翻译理解为一种技能或技艺。因此,笔者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主要框架并在吸取其他描述性翻译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一项个案翻译研究,目的在于向人们展示翻译是一项受赞助商、意识形态、诗学和文化独有话语制约的文化活动。 本文研究的文本是老舍先生的杰作《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即一九四五年伊文·金的译本和一九八一年施晓菁的译本。首先,本文在宏观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探讨了文化环境对译作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译文的重大改写。然后,又从微观层面上对两个译本进行了研究,以具体实例说明了文化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译者使其对同一文化信息作出了不同的处理。 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描述性研究充分展示了翻译是对原文的一种“改写”,受赞助商、意识形态、诗学和文化独有话语的制约。同时,本文发现译本一旦产生,即成为译入语内独立于原文之文本,同时又有可能冲破译入语文化成为向它语文化(包括源语文化)施加影响之文本。此外,本文发现源语文本的版权所有者在翻译生产中也扮 演着一定的角色。
【关键词】:描述性 《骆驼祥子》 老舍 赞助商 意识形态 诗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1-15
- 1.1 Significance11-13
- 1.2 Methodology13
- 1.3 Format13-15
- Chapter Ⅱ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Theories on Translation15-22
- 2.1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Theories on Translation in China15-17
- 2.2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Theories on Translation in the West17-19
- 2.3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Theories on Translation19-22
- Chapter Ⅲ Paradigm Shift: Descriptive Approach and "Cultural Turn"22-39
- 3.1 The Earl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23-25
- 3.2 Polysystem Thoery25-29
- 3.3 Cultural Turn: Patronage, Ideology, Poetics and Universe of Discourse29-35
- 3.3.1 Patronage30-32
- 3.3.2 Ideology32-33
- 3.3.3 Poetics33-34
- 3.3.4 Universe of Discourse34-35
- 3.4 Criticism 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35-39
- Chapter Ⅳ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at the Macro Level39-62
- 4.1 The Original of Luotuo Xiangzi and Its Author39-42
- 4.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39-41
- 4.1.2 The Original of Luotuo Xiangzi and Its Evolution41-42
- 4.2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and Their Rewritings at the Macro Level42-62
- 4.2.1 Evan King's Version43-54
- 4.2.1.1 Ideology, Poetic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Rickshaw Boy43-50
- 4.2.1.2 Rewriting in Rickshaw Boy at the Macro Level50-54
- 4.2.2 Shi Xiaoqing's Version54-62
- 4.2.2.1 Ideology, Poetic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Camel Xiangzi54-58
- 4.2.2.2 Rewriting in Camel Xiangzi at the Macro Level58-62
- Chapter Ⅴ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at the Micro Level62-79
- 5.1 Different Translations Mainly Caused by Ideology62-69
- 5.2 Different Translations Mainly Caused by Poetics69-72
- 5.3 Different Translations Mainly Caused by Universe of Discourse72-79
- Chapter Ⅵ Conclusion79-82
- References82-88
- Appendix88-89
- Acknowledgements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一新;老舍先生谈《骆驼祥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刘瑾玉;;方言翻译之管见:《骆驼祥子》英译本方言翻译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15期
3 孔占芳;;大海和城市:生命的延展——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康拉德[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震;;试析《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越;;《骆驼祥子》四英译本翻译风格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6 项文泉;《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7 成梅;灵活的借鉴 独特的创新——《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之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尚长荣 ,王家熙;京剧《骆驼祥子》一席谈[J];上海艺术家;1999年02期
9 吴永平;《骆驼祥子》:没有完成的构思——文本细读及文化社会学分析[J];江汉论坛;2003年11期
10 崔斌箴;看见斯琴高娃就换台[J];大众电影;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祥安;;《骆驼祥子》故事时代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2 张丽军;;“以善抗恶”、“以恶抗恶”到“以善寻善”:百年农民与城市关系的审美嬗变——以老舍《骆驼祥子》、苏童《米》和贾平凹《高兴》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龚秀群;沈南平;陆红;;肿瘤患儿静脉外渗的调查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惠丽;;30例PICC置管在NICU的应用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管晓虹;;科研设计[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郑实;;浩然访谈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7 张野;杨丽珠;;关于我国小学生个性结构的描述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孙家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明子;喻颖杰;张明霞;;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现状调查[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高恒文;;回到当初[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驼祥子》全力以赴弄“精品”[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骆驼祥子》暑热不歇脚[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宋丽红;《骆驼祥子》远征东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田梅 赵文胜;《骆驼祥子》再现艺术魅力[N];新华日报;2000年
5 记者 王黎;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闭幕[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庄炜记录、简畅整理;期待已久的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灿 吕诺;名著改编的成功范例[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王军;让文学为财政增色 让财政为文学添彩[N];中国财经报;2010年
9 阮直;“文学城市”可黏贴?[N];文学报;2010年
10 李宗江;新虚词园地(七)[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栾英;《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刚;科学认知规范的理论及其基本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4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滕光生;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人员晋升正高级技术职务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牛毓梅;中国学生早期英语过渡语中时体习得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吴娴波;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胡震;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雪萍;HBVF体外感染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TNFα的促进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湘云;英语作为外语磨蚀模式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少华;论《骆驼祥子》的版本变迁与老舍的文化尴尬[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瑜;探析瞿希贤电影音乐之《骆驼祥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傅强;《骆驼祥子》两部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晓丽;老舍《骆驼祥子》和蔡万植《浊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赵杉珊;从图里的规范理论看《骆驼祥子》伊万·金译本[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江波;从Lefevere的改写理论看伊万·金《骆驼祥子》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立元;从《骆驼祥子》到《都市风景线》[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曾祥玲;《无名的裘德》与《骆驼祥子》之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傅先锋;互联网英文聊天中的“道歉”:对中国二语习得者交际能力的描述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骆驼祥子》两部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