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语境原型的演变:霍桑《红字》“A”的认知解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娟;;劳伦斯:尝试拯救灵魂缺失的西方世界[J];长城;2011年08期
2 陈孟洁;石喜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用生命创造生命[J];电影文学;2010年08期
3 周仁成;;劳伦斯的生命哲学与文艺观[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佑明;;劳伦斯——一位传统伦理道德的反驳者[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苏宜梅;;劳伦斯的小说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温爱玲;;从灵与肉的割裂到灵与肉的和谐——评劳伦斯的性爱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刘春芳;陌生的诱惑——劳伦斯作品中的陌生感及其根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琼;;劳伦斯的拯救神话及其破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本再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9 刘金娟;;从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看触摸的神奇力量[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范晓航;;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现代性[J];芒种;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世芬;唐代女性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闫立璋;从“反英雄”到“浪漫英雄”[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静;对《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和《呼啸山庄》中和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赵洪霞;劳伦斯的文本世界:对灵与肉关系的质问和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资云南;本我超越超我[D];福州大学;2006年
5 丁甫志;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里象征与人物塑造及主题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苓;女性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劳伦斯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D];南昌大学;2009年
7 周琼;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沟通”问题[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晓娟;论耶利内克小说的性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震山;;文化心理-语境-语用——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话语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2 姜华;;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在福克纳女性塑造中的体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陈伦超;冉晓荷;;原型理论视野下的“怪物”原型[J];飞天;2009年14期
4 吴伟;;对杰克·伦敦短篇小说《赤物》的神话原型解读[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柏柯;;娜拉出走之新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李春宁;霍月红;;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戈尔丁的《蝇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8期
7 刘灿群;周翔林;;世界文学的时代构型[J];求索;2008年01期
8 杨仁敬;;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海明威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9 郑家顺;黎敏;;乔治·爱略特笔下的“失乐园和复乐园”——析《亚当·贝德》中的圣经原型[J];茂名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波;宁云中;;论《哈利·波特》的《圣经》原型[J];长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2 岛石;一个法国女人,一次艺术和人生历险奇遇[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胡旭东;赫拉巴尔作品中译本 尽管“迟到”,,但还是来了[N];深圳商报;2003年
4 止庵;“我知道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余 虹;文学的力量:未完待续的启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受访 李敬泽(《人民文学》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采访 本报记者 夏榆;这个选择相当体面[N];南方周末;2006年
7 宋德发;后现代的文学与古典的态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生安锋;“易卜生与中国百年回顾高级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N];文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雪明;村上中译遗憾几许 易师新著失望良多[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10 徐峰;精英文本的政治读解[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4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澍;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陆禾禾;《小妖精集市》原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张守波;劳伦斯小说神话原型简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丁卓;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佑华;《纳尼亚传奇》原型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艳;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精神追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斐;共同的梦[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杨冰;《老人与海》中的自我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爽;从原型理论视角解析《百年孤独》[D];辽宁大学;2013年
10 李日莲;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分析布兰奇的心理特征[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3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8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