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翻译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7-03-21 21:02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翻译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萌生于晚清时期,但真正诞生于“五四”时期,并在“五四”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五四”时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发展功不可没。当我们讨论起“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就不能忽视这一时期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深入研究“五四”时期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让我们从感性上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整体风貌。“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家们对所要翻译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选材上凸显了他们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上的价值选择,这些外国儿童文学译作有对爱、美和科学的宣扬、对人生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快乐和想象的鼓励。在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和原则上,我国儿童文学翻译者开始关注不同阶段儿童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他们多采用忠实于原著的直译方法来传递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神韵,在语言表达上,“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全部采用白话来表述,同时还使用了一些符合儿童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的拟声词、拟态词。为了给予儿童这一独特群体以审美愉悦,有些译本还体现了韵律与节奏。“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翻译观念和价值取向还处在探索之中,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越来越贴近儿童世界。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翻译儿童文学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在翻译儿童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现代儿童观是如何生成的:中国现代儿童观的生成走过了从晚清到“五四”时期的历史阶段。晚清时期,出于社会责任、出于民族命运考虑的对儿童的关注,使儿童的发现仅限于“成人生活的预备”的层面,缺乏对儿童特有的生命本质和精神个性的体认,但对儿童重要性的张扬,使儿童走出了成人高大背影的遮掩;到了“五四”时期,,“人的发现”成为了显在的时代标识,儿童作为人的生长发展阶段的独立生命意义与妇女的解放一起构成了“人的发现”的外延内容,至此,尊重儿童生命和人身权利的现代儿童观在中国真正确立起来了。随着周作人、鲁迅“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从而完成了具有现代品格的儿童观的塑造。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五四”时期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研究“五四”翻译儿童文学,近现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对儿童科学知识的传达是“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也是“五四”时期“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翻译儿童文学领域的显性体现。此外,道德伦理的教化也是“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对翻译儿童文学文本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独特的启蒙性,特别是通过对儿童文学翻译家鲁迅的文本(译本)细读,我们了解到,它阐释了“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启蒙性内涵,包括民族独立精神的启蒙和人生哲学的启蒙。 儿童本位论的形成和域外儿童文学的输入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者们热衷于外国文学,他们大多都精通外语,并广泛地接触过世界文艺思潮及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鲁迅、周作人、茅盾、冰心、夏丐尊、郑振铎、赵景深、、赵元任等等,这些中国儿童文学先驱者们一方面致力于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另一方面他们还博采众长,向西方儿童文学作家们学习,亲身实践,创作出了大量的适合我国儿童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创作意义上的童话集——叶圣陶的《稻草人》诞生了,从此我国现代儿童文学也终结了本土儿童文学创作几乎“零创作”的时代。因此可以说:正是“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千呼万唤,才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文学 翻译 儿童观 创作 价值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8;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5
- 一、 “五四”:近现代翻译儿童文学的关节点10-12
- 二、 翻译儿童文学研究的现状12-13
- 三、 选题理由和主要思路13-15
- 第一章 “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儿童教育价值15-23
- 第一节 “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取向15-18
- 第二节 “五四”翻译儿童文学对儿童阅读趣味和能力的尊重18-20
- 第三节 “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知识传达功能20-23
- 第二章 “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社会启蒙价值23-28
- 第一节 启蒙的载体:“五四”翻译儿童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23-25
- 第二节 贫弱国家的人民和底层社会的心声25-28
- 第三章 “五四”儿童文学译介与中国现代儿童本位观念28-37
- 第一节 中古的儿童观念——成人的附属品28-31
- 第二节 “五四”翻译儿童文学启示下的中国现代儿童观念的确立31-37
- 一、 从成人的预备到儿童本位31-33
- 二、 儿童本位:对中国传统长幼秩序的颠覆33-37
- 第四章 “五四”儿童文学译介催生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37-42
- 第一节 童话、戏剧——直接引进37-38
- 第二节 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寓言——更新改造38-40
- 第三节 科幻文学的贫乏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后记45-46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简论[J];长江论坛;2007年01期
2 秦弓;“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韦苇;;中国儿童文学师夷说[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何群;吕家乡;;儿童本位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6 王泉根;;论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孙永丽;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研究──从晚清到“五四”[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1期
8 王蕾;;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与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建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5期
9 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上)[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翻译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