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以其为数不多但却又享誉世界的几部作品成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主题表现丰富,包括对种族,性别和文化的探索,显示出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并以其血脉中的中国文化传统丰富着美国的多元文化。作者基于自己独特的少数族裔女性的经验在表现文化冲突和种族歧视的同时也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揭露了华裔女性的边缘地位,并积极为华裔女性寻求合适的文化认同。 本论文以谭恩美的第二部作品《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对其进行文化解读。所谓文化解读,就是分析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待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态度,分析她作为少数族裔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灶神之妻》这部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多元文化背景阐明本文的写作主旨以及现实意义。谭恩美在作品中展示了华裔所面临的对于文化身份的困惑,并积极主动地整合中西文化资源,更多地强调文化融合,从而试图为身处尴尬境地的华裔构建属于本群体的文化身份。她对于文化认同问题的新见解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交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此,对谭恩美《灶神之妻》这部作品进行文化解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 正文第一章主要是对谭恩美写作的背景分析。将作者及其作品放在美国华裔文学史的大背景下,借用美国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家爱得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东方主义化的过程,讨论华裔在美国白人作家作品中的刻板形象,以及华裔所面临的对于文化认同的困惑。最后介绍谭恩美的写作对于美国华裔文学的贡献以及她树立新的华裔文化形象的独特价值。 本文第二章讨论谭恩美在作品中改写中国传统神话的写作动机。分四个小节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分析,指出文福作为传统神话中灶神的缩影,是男权文化的产物,象征着统制和压迫女性的社会权威。而女主人公温妮则是灶神之妻的形象,是男性的附属品,处于无形的地位。但与灶神之妻不同的是,温妮随着女性意识的苏醒,逐渐开始质疑,否定并反叛男权文化,最终成为了“莫愁女神”,而确立了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Ⅰ Amy Tan’s Writing Background
1.T he Process of Orientalization
2.C hinese Americans’Dilemma of Cultural Identity
3.A my Tan’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Chapter Ⅱ Rewri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yth
1.T he Kitchen God: the Product of Patriarchal Culture
2.W en Fu: the Symbol of the Kitchen God’s System
3.T he Kitchen God’s Wife: the Model of Women in Patriarchal
4.W innie: the Rebel against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Chapter Ⅲ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in The Kitchen God’s Wife
1.A Women World Based on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2.T he Cultural Issues Embedded in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Chapter Ⅳ Unique Writing Skills Which Reflect Amy Tan's View on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Kitchen God's Wife
1.P olyphonic Narrative Structure
2. “Mother Tongu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使用授权说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沈琳;;《喜福会》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东方主义”的解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爱敏;;“东方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华裔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6期
4 林涧;;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种族历史书写——《华人:金山勇士》与早期北美华人移民史[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万永坤;刘晓红;;谭恩美成名作《喜福会》研究二十年回顾[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6 孙刚;;男子作闺音——哈金小说《等待》中孔林形象的东方主义建构[J];理论月刊;2010年10期
7 张利敏;;东方主义阴影笼罩下的《喜福会》[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孙全鹏;;《等待》中的“小脚”表征形式[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9 刘熠;;是多元文化主义,还是东方主义?——为美国华裔女作家一辩[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10 彭晓燕;;中国传统文化的“他者”地位——从东方主义角度解读《喜福会》的中国传统文化(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4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9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谭恩美《灶神之妻》的文化解读[D];辽宁大学;2006年
2 李向梅;东方主义视角下分析《消失的地平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爽;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东方主义色彩[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冯默;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史娟茹;王国维的政治思想[D];西北大学;2004年
6 柴玲;在事实与讲述之间:法国《世界报》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报道[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刘明;东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文军;论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中的东方主义色彩[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运龙;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郭静;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喜福会》中东方主义的建构及解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638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