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拜伦的“狂欢”:《唐璜》的巴赫金解读

发布时间:2020-04-28 14:36
【摘要】: 《唐璜》(1818-1823)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叙事诗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唐璜》所反映的主人公的战斗反叛精神,作者对当时上层社会的无情讽刺,以及作品透露出的人性解放的理想一直是评论界研究的重点。评论家们还通过拜伦的作品总结出“拜伦式英雄”的形象。这些论述角度各异,但大多殊途同归,即对作品中的反叛精神给与肯定,而否定其作品中消极悲观的一面。本文则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唐璜》文本中的戏仿、反讽成分、小说化现象及“狂欢化”场景、人物的分析,揭示该作品的喜剧精神,并对评论界已成为定势的“拜伦式英雄”进行重新解读,以建构拜伦“狂欢化”的精神世界。 本文首先论述《唐璜》文本形式所蕴含的“狂欢化”精神。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作为其对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视角表现文学现实中非主流文化对主流社会生活体制化,等级化,常规化的一种反抗。拜伦在《唐璜》中运用意大利八行体达到灵活表现大众口语的目的,塑造唐璜这位带有“反英雄”特征的主人公,以颠覆传统史诗中主人公“高、大、全”的形象。这些典型的“狂欢化”特征为揭示拜伦的喜剧精神从形式上奠定了基础。 论文进一步从两方面:“狂欢化”场景与“狂欢化”人物来揭示文本中心内容所蕴含的“狂欢化”精神。本文作者选取《唐璜》中三个主要场景和三个主要女性人物,尝试分析其中蕴含的“狂欢化”精神。 本文第三章主要解决诗中各种“狂欢化”特征是如何统一起来达成对传统拜伦主义的重新解读,建构出拜伦的“狂欢化”精神世界的问题。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一大特点,具有很强的喜剧意识。拜伦一生追求个性自由与人类解放,在《唐璜》中以辛辣而深刻的笔调描写了东西方社会众生相。作品中充满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这种关怀正是通过他在反叛道路上表现的“狂欢化”精神得以抒发,并升华为一种喜剧精神。 最后,本文试图得出结论:拜伦在《唐璜》中以“狂欢化”的形式表现现实中非主流文化对中心社会生活体制化,等级化,常规化的一种反抗。“狂欢化”的主要形式:戏仿,回归大众的小说化特征,笑文化,及广场文化等在《唐璜》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通过对《唐璜》的巴赫金式解读,本文揭示了拜伦代表作《唐璜》中的喜剧精神,证明拜伦不是悲观忧郁的代言人,而是以反叛的姿势,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行走在追求人类解放和个性自由的道路上。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业余;拜伦式英雄与多余人之比较——“同胞”形象成因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2 汪剑鸣;论“拜伦式英雄”[J];零陵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3 曾虹;邹涛;;鬼斧神工的第十五章——《唐璜》后现代主义解读一例[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4 陈威卫,刘宝珍;试论《唐璜》的女性群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扬雪;;狂放不羁的斗士——拜P+[J];中文自修;2006年06期

6 宋文玲;;论“拜伦式英雄”的浪漫情怀[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琳达·蒙塔格,倪正芳,蒋冰清;论《唐璜》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引用[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李樱;拜伦 孤独的“英雄”[J];三月风;2005年09期

9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J];中文自修;2006年06期

10 原一川;黄兴亚;杨丽瑞;;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对拜伦式英雄双重人物性格的成因解读[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英丽;;拜伦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透视[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景月亲;单亚莉;;基于知识服务的歌剧《唐璜》专题数据库建设与研究[A];2011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渌洋;“眼球经济”支配下的《唐璜》[N];音乐周报;2010年

2 萧萧;“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唐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张弘;七月:有关凯尔泰斯和金庸[N];北京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蕾;歌剧 17世纪作品怎样吸引21世纪观众[N];光明日报;2011年

5 钰添 编译;法国经典书出版商三大策略抢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天晓;大音乐家的动听生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石 英;萨尔斯堡的莫扎特故居[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林宁;学一学威尼斯商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9 邵田田;艺术精神与音乐交相辉映[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邢世嘉;威尼斯商人如今卖什么[N];发展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美萍;康拉德与浪漫主义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莉;拜伦叙事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森;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拜伦式英雄”[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肖玲;歌剧《唐璜》的人物塑造与启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朱临吉;歌剧《唐璜》的创作特色与唱段分析刍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欣;莫扎特歌剧《唐璜》中女高音的音乐形象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曹慧;试论《唐璜》的语言主体[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庞援婷;论特罗洛普小说《你能原谅她吗?》中拜伦式英雄乔治·瓦瓦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贾锐;《唐璜》的独特艺术魅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志超;莫扎特歌剧中男声声部运用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素君;一个诗人的神话[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单丽丽;莫扎特歌剧《唐璜》中采莉娜艺术形象的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3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43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