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叙事学观点看《傲慢与偏见》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20 07:37
【摘要】: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巨著《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它使简·奥斯汀一举成为英国文学史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犹如一曲围绕着伊丽莎白与达西爱情故事的交响乐。长久以来,人们对奥斯汀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对久负盛名的《傲慢与偏见》的研究。对于《傲慢与偏见》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类型:第一类集中讨论情节,即通过四桩婚姻的对比来揭示其现实意义,告诫人们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的;第二类集中讨论人物塑造,例如分析伊丽莎白的性格特征;第三种类型的研究主要分析奥斯汀的小说风格如反讽艺术、机智的对话、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精致素材等。无疑,这些研究从小说的主题、人物以及写作风格等方面揭示了奥斯汀小说的成就和特色。但是,《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公认的将人物与情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在目前的研究中,还缺少将人物与情节结合起来分析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存在于奥斯汀研究的一种缺憾。所以,本文拟从叙事学功能性人物观入手,来分析《傲慢与偏见》的情节结构,揭示这部经典之作中人物和情节有机结合的辩证关系。 本文运用叙事学人物观理论分析这部小说,实际即是要回答两个彼此相联系的问题:(1)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中如何起作用的;(2)人物形象是如何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丰满起来的?通过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探讨人物与情节的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服务于情节的发展的。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引言部分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对叙事学的相关经典理论进行回顾,,归纳出叙事学的核心观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研究叙事学中有关功能性人物观的相关理论,并与传统的心理性人物观进行比较。第四部分阐述叙事学人物观在《傲慢与偏见》的情节发展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五部分从传统的人物观角度分析小说,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补充说明人物是为情节发展服务的这一观点。最后部分引出论文的结论,即结构主义叙事学认为人物实际上是情节的产物,人物仅仅是情节的“行动者”,“是叙事结构的一个副产品,也就是说,是具有建构性质而非心理性质的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傲慢与偏见》之所以让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应该归于其情节安排的魅力,伊丽莎白、达西、简、彬格莱等人物只是一种文本符号,真正对小说起着关键作用的还是情节的安排,这些人物之所以有了这些性格的特点仅仅是情节发展使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61.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晶晶;叙事学理论视野下《佛洛斯河磨坊》中的人物观与情节模式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姗杉;简·奥斯汀小说的互文性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2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2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