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发布时间:2020-08-06 20:44
【摘要】: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也是布拉德雷所说的“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正是在一种令人恐惧的氛围中,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 然而,作为个人野心家,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呢?这是摆在莎士比亚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摆在历代研究者面前的一个理论问题。本文认为,麦克白之所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除了布拉德雷的解释之外,麦克白夫人的唆使和怂恿,女巫及其预言对他的影响,以及笼罩全剧的那种黑暗、血腥和邪恶的氛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当然,《麦克白》不同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他的沉沦和毁灭是咎由自取的。但这些邪恶势力都促使他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它们的存在也或多或少缓解了观众期盼他遭到毁灭的愿望。 本文正是从这一美学问题切入,逐一探讨悲剧主人公麦克白、麦克白夫人的性格特征,女巫及其预言对悲剧情节的影响,以及笼罩全剧的那种黑暗、血腥和邪恶的氛围。在这一探讨中,我们将批判地借鉴以往莎士比亚评论中的一切有益见解,也将有意识地把人物性格分析方法与意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悲剧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二 麦克白从一个功勋卓著的英雄沉沦为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是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各种冒险家、野心家所作的艺术概括。然而,麦克白的性格又是极其复杂的。他虽然最后堕落成一个毁灭社稷的暴君,但毕竟不同于那些天生的坏蛋或卑鄙小人,他的巨大才华和非凡气概都足以表明,他是作为一个觊觎王位的英雄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此外,莎士比亚在揭露麦克白的罪行的同时,也着意刻画了他所经受的极度痛苦的良心谴责和精神折磨。 正如布拉德雷曾经指出的,麦克白具有一种诗人的想象力。这是麦克白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我们应当认识到,麦克白的想 WP=45 象力总是充满着阴森、恐怖、血腥和邪恶的意象,却对人生美好的一切麻木不仁。因此,他的想象力不仅未能制伏他日益膨胀的野心,而且也难以左右他的罪恶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麦克白的想象力也是他性格中最坏的因素,正是借助于想象力的驰骋,他减轻了由自我谴责所带来的心理负荷。 莎士比亚一方面细致刻画了麦克白人性泯灭的过程,另一方面,也着力表现他那“人性的乳臭”所作的悲剧性挣扎。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向深处挖掘,不仅揭示出极端个人主义的罪恶对国家社稷的危害,而且还揭示了它对麦克白本人来说也意味着精神上的死亡。早在生命结束之前,麦克白对人生意义的信念便已经崩溃,精神上已经先死去了。麦克白最后对自己结局的这种领悟,更加深了他的处境的悲剧性。 三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残忍、最可怕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与麦克白一样,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个人野心家和冒险家。然而,她的性格又与麦克白有所不同,显得更加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更加不顾良心和感情的牵制。此外,我们应当看到,麦克白夫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进程逐渐演变的。 麦克白夫人从得知女巫预言的那一刻起,就燃起了狂热的野心,并不考虑杀人的危险和后果。在她那里,一切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均已颠倒,因而她的话语中充斥着诡辩和谬误。她的冷酷与狠毒说明,麦克白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她的怂恿和诱惑是分不开的。但另一方面,麦克白夫人也是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她的悲剧性就在于,她那巨大作恶的意志力与她那女性的脆弱、残余的人性之间的冲突,也在于她原先的狂热企望与最后幻想崩溃之间的巨大反差。 麦克白夫人的梦游症,既表现了她的悲剧性结局,也体现了悲剧的主题思想。对于犯罪的记忆,在她的睡眠中变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灵的痛苦。这个冷酷大胆的女人,开始感到恐惧,害怕黑夜和地狱。以往毫不在意的鲜血,如今在她思想里变得那么历历在目,不可清除。麦克白夫人以谋杀他人开始,最后以自杀告终,从而深刻揭示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 四 对于女巫及其预言在《麦克白》剧中的作用,以往的莎士比亚评 WP=46 论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一方面,有人把女巫说成是操纵了麦克白行动的命运女神,把麦克白的命运结局完全看成是受了女巫的捉弄。另一方面,也有人将女巫及其预言仅仅看成麦克白的思想和欲望的象征性表现,仅仅看成是麦克白的心理幻象。这两种解释都未免有些简单化,有必要对此加以澄清。 尽管女巫等超自然因素对情节的进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左右人物行动的决定性力量。换言之,女巫及其预言虽然对麦克白产生了巨大诱惑,但通过谋杀去实现这番预言却完全是麦克白自己的野心使然。同样,如果仅仅把女巫及其预言视为潜伏在麦克白心中的欲望,也不符合剧本的实际情况。例如,麦克白当初对考特爵士的谋反毫无猜测,当然不会觊觎他的爵位。对于女巫的第二次预言,麦克白事先也不可能有任何心理准备,要不然,他就不会去找女巫询问了。 我们应当认识到,女巫及其预言绝不仅仅是作为麦克白的野心和欲望的象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10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毅;;信与疑的双重困境:《麦克白》中的命运悖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胡丽娜;;从麦克白的灭亡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寄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孟文玉;;在莎士比亚的名义下——英国TNT剧团在华演出大事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06期

4 孙艳娜;;从《麦克白》到京剧《欲望城国》的文化重建[J];长城;2011年06期

5 张一东;;从《麦克白》到《波里斯·戈都诺犬》——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370周年,普希金逝世150周年而作[J];绥化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6 洪忠煌;’98莎士比亚国际研讨会侧记[J];戏文;1999年03期

7 章新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麦克白”[J];中国戏剧;2006年02期

8 李珊珊;;Female Figures in Tragedy—The Comparison of Female Figures in Shakespeare's Macbeth and Polanski's Film Version of Macbeth[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9 万孟群;《麦克白》的原罪意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10 徐学;;《麦克白》在台湾被改编为京剧上演[J];戏剧文学;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裘行洁;;斯特拉特福的启示[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3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7 张中良;;编稿马虎不得[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陈志宏;;美国硅谷的创新机制[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埃·罗布莱斯;沈大力;陈明远;;《棠棣之花》法译本序言[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朱自清;;诗与公众世界[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莎翁真是用密码写作的“乱党”?[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杨程波;莎翁故乡旅游开发给我们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彭镜禧;戏曲与莎士比亚之间的约与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孟保青;意在出新的《新莎士比亚全集》[N];文汇报;2000年

8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晏和淘;莎士比亚与管理艺术[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10 谌 力;超越莎士比亚并不难[N];网络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朱莉雅;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父女关系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程雪芳;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福;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丽勤;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自然场景意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小玲;奥瑟罗的他性在原剧和帕克电影中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7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8 鲜文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十四行诗中的人性哲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2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82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