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忆——论《至爱》对黑人“二次解放”的呼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科;;改变记忆[J];黄河之声;2010年18期
2 朱爱东;;记忆·火车及其他[J];散文诗;2011年15期
3 吴晓;;巧妙记忆英语单词[J];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1年Z1期
4 蓝怀昌;;高雅的记忆——《风云生涯拾零》序[J];红豆;2011年06期
5 李国英;;故乡会宁的记忆[J];牡丹;2011年07期
6 城西;;私人记忆(组诗)[J];太湖;2011年03期
7 刘文科;;记忆里的声音[J];黄河之声;2010年18期
8 宋后颖;;赏印象西湖的记忆[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07期
9 何炯玫;;一段隐不去的记忆[J];童话世界(A版);2011年10期
10 王鸿翎;;夏日的记忆[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易正辉;徐庆华;吴国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王晓平;赵永波;;学习和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淑玲;李辉;;不忘散对去卵巢大鼠脑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吉峰;梁宝勇;;意识、无意识记忆中具体性效应的实验研究——图形编码条件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杨海燕;;大学生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南平;齐凤荣;陶然;姚淑敏;李伟伟;;青少年网络成瘾对基本认知能力影响的初步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词汇、情绪图片记忆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吉峰;梁宝勇;;意识、无意识记忆中具体性效应的实验研究——文字编码条件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庆英;冯正直;;抑郁症记忆、心境和个性交互作用的认知神经基础[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 朱册;未忘却的记忆[N];人民日报;2000年
2 张鹰;不该忘却的记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3 钟晓春;童年的记忆[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曹敏燕;不应忘却的记忆[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武建平 姚文中;第二次解放[N];华北电力报;2003年
6 记者 朱海燕;铁路建设正使南阳获二次解放[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7 伊文;隐藏的记忆[N];光明日报;2002年
8 余华;文学与记忆[N];文学报;2002年
9 孙郁;被激活的记忆[N];文汇报;2002年
10 谈永康;孔子与教育记忆[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彰晖;哮喘气道炎症中的肺局部淋巴细胞的记忆[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婷;神经元集群小波—聚类编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傅光明;老舍之死与口述历史[D];河南大学;2005年
4 郭田友;ABT-418和哌醋甲酯对ADHD动物模型SHR大鼠运动、空间学习、焦虑、非选择注意及α_4β_2烟碱受体表达影响的对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家兴;模拟高原间歇性低氧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辉;不忘散对去卵巢大鼠脑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高峻;前扣带回皮质致敏与内脏高敏感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郑晖;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对应激所致大鼠海马组织学和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及与CREB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D];汕头大学;2005年
9 王艳霞;唐氏综合征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执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童慧;成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不同年龄昆明雌性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现军;绘画过程中的视觉经验[D];河南大学;2005年
2 袁中星;儿童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琳;语言学能倾向之机械识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晓红;影像生产与集体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戚宁;美国黑人的“二次解放”[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静;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琳;口译过程中的听力理解和记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管姝轶;大鼠反复前脑缺血再灌注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雪洁;口译中的理解与记忆[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思顺;时空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16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