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我弥留之际》中道德的瓦解

发布时间:2020-09-15 21:50
   《我弥留之际》在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威廉·福克纳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展现了穷苦白人本德伦一家在其朝圣般的旅程中的心理状态,并表明人类的存在及其生活只是一种荒诞。评论家们集中关注其中人类忍受苦难的能力以及最终取胜的人道主义思想。但这个简短故事其实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缩影,这里有着一些具有永恒意义的普遍性主题。在本德伦一家设法安葬艾迪的所谓英雄历险中,牵涉到了多种多样的动机与反应。与福克纳其他小说相比,这部小说表现的内容更加阴郁,作者对现实的态度更加悲观。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主义成分。本文将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集中阐释了文本中所表现的旧南方传统信仰和道德体系的解构。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对于这部作品的人道主义以及人类忍受能力的评论,并指出该作品关注的主要是人类内心的动机以及传统道德观的解构,而不是如何克服自然困难或忍受的能力。 第一章讨论了小说中使用的各种形式技巧对道德标准和传统价值的解构。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小说的决定论倾向,主要集中于自然主义决定论的两个特点:第一,本德伦一家及其命运是由其外在环境决定的——经济状况、南方背景、和本德伦家庭环境本身;第二,这些穷白人的命运是由其内在的遗传所注定的——原罪以及他们继承下来的习惯和性格。决定和驱使他们行为的原动力是外在环境和其内在本能,而不是一种有意识的道德取向。第三章揭示了在大量的细节中,本德伦一家的心理现实。这种心理现实关注的是生活的两难境地以及人性的复杂。在他们暴露的真实自我中,欲望、本能、生存使他们无暇顾及道德。这部分将展示他们英雄行为的实质、他们的真实自我以及各自的动机。第四章表明小说的基调是悲观主义的。这部分将解释并分析福克纳对“弱者”、“强者”的理解,展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标准的虚无。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蔓芳;;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适者生存”色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李文俊;;《喧哗与骚动》译余断想[J];读书;1985年03期

3 关颖雄;;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神秘侦探情结[J];作家;2009年10期

4 爱德温·麦克唐威尔;梁赤民;;福克纳十四首爱情诗即将出版[J];世界文化;1986年02期

5 余华;;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J];上海文学;2005年03期

6 赵蔓芳;;论威廉·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的决定论倾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春晖;;探索进入《八月之光》世界的途径[J];世界文化;2010年08期

8 朱叶;道德与美的探索—《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主题与风格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9 潘小松;;近十年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著述巡礼(续)[J];博览群书;2001年06期

10 黎明;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历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符征;;迈蒂的数学自然主义立场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郭法琦;;重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王姝彦;;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演变的自然主义特征(摘要)[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魏来;陈飞;;“中国左拉”缘何落寞?——试论李R既诵∷荡醋鞯娜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曲囡囡;马卓;;On the Task-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郭法琦;;古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蔡笑岳;苏静;;智力心理学研究的人性审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10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俊;关于《福克纳随笔》的随笔[N];文汇报;2008年

2 俊彦;自然主义思潮的全景式鸟瞰[N];光明日报;2004年

3 李欣 编译   ;英国自然主义花园[N];中国花卉报;2004年

4 赵玉嵘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走出自然主义的误区[N];文汇报;2000年

5 林虹;沈从文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N];文艺报;2007年

6 躲斋;自然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彭鹏;自然主义与历史主义:建筑艺术之两翼[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王易;自然主义 都市家居环境设计的新要求[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百万欧元购回乔伊斯6页手稿福克纳2页书信拍至近1.8万美元[N];文学报;2006年

10 童中贤;自然主义主导莫斯科城市绿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m 波;乱中求序—《喧哗与骚动》的文体特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王姝彦;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5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放放;自然情境中的决策认知机制及其对领导力培训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国枝;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s

本文编号:2819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9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