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媒介与小说形态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10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其美;当前新闻传媒舆论引导之方法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刚;梁小娟;;论手机媒体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焦国章,王艳;“双赢”期待下的受众主体意识重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焦国章,闫爽;社会新闻价值取向探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白贵;高献红;;西昆体诗之传播与接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曾耀农;刘婷;;组织传播与艺术传播[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丽;雷鸣;;网络传播发展与社会责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蒋晴云;朱璐;;中国名人广告的道德失范现象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张香萍;;大众媒介对受众的控制及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黄山;姚思聪;;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5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8 魏玉山;;国外新闻出版国家监管体制[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10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z
本文编号:2819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