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小说媒介与小说形态

发布时间:2020-09-16 14:02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小说及其形态的变化也离不开媒介的推动,因此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小说形态的变化也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承载小说之媒介的不同,是对小说形态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由此可以分析出媒介对小说形态的深刻影响。通过分析媒介的裂变和融合,以及不同小说形态的发展变化和彼此间的相互渗透,可以看出媒介和小说形态的发展规律,并据此可对媒介的新发展和未来的小说形态作出合理的预测,这对了解文化、文学、小说的变化及其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小说的概念具有意义的开放性和历史的演变性。从承载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物质媒介出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小说形态呈现出这样的一条线索:口头小说、书写小说、印刷小说、摄影小说、广播小说、电视小说、网络小说、电子小说和手机小说,这几种小说形态是一个累积和叠加的过程,而不是取代的过程。 通过分析各类小说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媒介对小说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影响不但包括创作方式、存在方式、阅读方式,还包括对小说内部元素的影响和改变,比如语言观念等方面。各类小说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各类小说形态的转换,如印刷小说可转换为电视小说、电子小说,网络小说可转换为印刷小说。小说形态的渗透关系是基于媒介的融合,即多种媒介的结合,是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 基于对媒介和小说形态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对媒介和小说形态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一定的预测。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电子游戏和网格都是新兴的技术,小说同新的媒介结合形成新的小说形态,到那时读者阅读小说时不仅可以阅读文字和影像,甚至可以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受,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创作小说时或许只是需要一个指令,计算机就会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自动生成一部小说。这些假设是否会实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在科技与文化逐步实现整合的大环境下,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10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其美;当前新闻传媒舆论引导之方法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刚;梁小娟;;论手机媒体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焦国章,王艳;“双赢”期待下的受众主体意识重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焦国章,闫爽;社会新闻价值取向探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白贵;高献红;;西昆体诗之传播与接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曾耀农;刘婷;;组织传播与艺术传播[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丽;雷鸣;;网络传播发展与社会责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蒋晴云;朱璐;;中国名人广告的道德失范现象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张香萍;;大众媒介对受众的控制及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黄山;姚思聪;;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5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8 魏玉山;;国外新闻出版国家监管体制[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10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z

本文编号:2819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9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