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的叙事模式:纠缠不清的“中国性”、“美国性”冲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20:54
   中美文化的隔阂、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生活在两种文化,即美国“主流”文化与民族“边缘”文化之中的美国华裔作家们体验最为强烈,也最为关注的问题。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正是这样一部表现中美文化隔阂、冲突与融合的小说。 本论文分成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及谭恩美的创作背景、研究的方法论及该研究对谭恩美研究作品做出的贡献;第二章结合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叙述眼光研究母女两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女儿的负面评价不但来自以其父母辈为代表的第一代移民,而且还来自于她们自己。第一人称中自由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重叠的表达方式使第一人称叙述者能合理利用他人的意识形态眼光和心理眼光却不会导致缺乏可信任度的视角越界;第三章集中讨论了小说中时间方面的叙事技巧在揭示“中国性”、“美国性”冲突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一节讨论了客观时间在揭示母女冲突中的作用。按照客观时间顺序展开的母亲们在中国的经历为将来母女的矛盾与冲突埋下了伏笔;第二节分析了心理时间的运用及效果。心理时间的运用使得客观时间停止,时间跨度为零,而母亲们的期望与女儿们的反抗之间的矛盾却展露无遗;第三节从时段和频率方面研究了整体时间感在分析母女冲突中的意义;第四章讨论了小说中空间方面的叙事技巧在揭示“中国性”、“美国性”冲突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一节和第二节试图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和权力理论来分析母女两代在话语权争夺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以及隐藏在沉默背后的冲突与摩擦,与声音直接对立的失语是语言的彻底缺场,但对于弱势群体,沉默反而是一种可以让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抵抗和颠覆强势话语的积极的、求得再生的策略;第三节分析了母女对风水、五行等的不同态度是导致母女冲突的又一重要因素;第5章是结论部分。母女冲突实际上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突,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从意识形态的范畴来看,这一冲突是两个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权力关系的外化。完全西化的女儿身上体现了占支配与主导地位的美国强势文化价值观,这使她们与作为中国文化化身的母亲处于对立位置。固守中国传统观念的母亲与全盘接受美国文化的女儿之间相互抵触和排斥彰显了压制东方文化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而母亲的东方文化观念及由此而起的母女冲突则是其中权力关系动态运作的直观反映。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爱敏;饮食文化上的“他者”——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的东方主义色彩[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2 申丹;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3 申丹;功能文体学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4 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822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22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