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小说的心理世界
发布时间:2020-09-28 14:23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传记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亚克并称为20世纪欧洲文坛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及其生活遭遇”,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借助弗洛伊德学说以及意识流的相关论述,本论文期待对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论文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简要概括茨威格的创作以及国内茨威格的研究情况,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提出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分析茨威格小说的心理描写,总结其特色。茨威格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学说,纵向展示心理发展变化的历程,横向描写各阶段复杂深刻的心理活动,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悬念。描写心理运用了心理反思、内心倾诉、自由联想、梦境描写、景物映衬、动作暗示等手法表现了丰富复杂富于变化的人物内心。 第二章第一节分析司汤达的《红与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的心理描写,第二节比较心理描写的异同,指出茨威格小说情感强度大、情爱心理深刻、心理阶段描摹细腻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第一节分析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境描写、感官印象等,第二节比较茨威格与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描写,指出茨威格的心理描写具有条理性、社会性,本能描写远离低俗等特点。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独特性和贡献。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521.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及方法
第一节 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
一、纵向展示心理历程,表现心理活动的层次变化性
二、横向描摹心理瞬间,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复杂性
三、巧设悬念,增加心理描写的跌宕趣味性
四、借鉴弗氏学说,提高心理表现的内涵深刻性
第二节 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方法
一、心理反思
二、内心倾诉
三、自由联想
四、梦境描写
五、景物映衬
六、动作暗示
第二章 与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比较
第一节 三作家代表作品的心理描写
一、《红与黑》的心理描写
二、《罪与罚》的心理描写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描写
第二节 茨威格心理描写与三作家的比较
一、心理描写特色比较
二、心理描写方法之异同
第三章 茨威格心理描写与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第一节 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描写
一、内心独白
二、自由联想
三、感官印象
四、幻觉梦境
第二节 茨威格心理描写与意识流小说的比较
一、意识领域各有侧重
二、条理逻辑区别显著
三、心理描写与情节亲疏不一
四、借鉴弗洛伊德学说,各取所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2828900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521.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及方法
第一节 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
一、纵向展示心理历程,表现心理活动的层次变化性
二、横向描摹心理瞬间,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复杂性
三、巧设悬念,增加心理描写的跌宕趣味性
四、借鉴弗氏学说,提高心理表现的内涵深刻性
第二节 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方法
一、心理反思
二、内心倾诉
三、自由联想
四、梦境描写
五、景物映衬
六、动作暗示
第二章 与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比较
第一节 三作家代表作品的心理描写
一、《红与黑》的心理描写
二、《罪与罚》的心理描写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描写
第二节 茨威格心理描写与三作家的比较
一、心理描写特色比较
二、心理描写方法之异同
第三章 茨威格心理描写与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第一节 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描写
一、内心独白
二、自由联想
三、感官印象
四、幻觉梦境
第二节 茨威格心理描写与意识流小说的比较
一、意识领域各有侧重
二、条理逻辑区别显著
三、心理描写与情节亲疏不一
四、借鉴弗洛伊德学说,各取所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宜琳;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经刚;论精神分析学习对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露;茨威格小说女性“畸零人”的生命意蕴探析[D];江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8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2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