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符号学角度看《红楼梦》中色彩符号“红”与“绿”的德译处理

发布时间:2017-04-03 10:13

  本文关键词:从符号学角度看《红楼梦》中色彩符号“红”与“绿”的德译处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楼梦》是出现在我国清朝文坛上的一部巨著,因其宏富的内容及美学价值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首部完整德文译本是由德国翻译家史华慈(前八十回译者)与吴漠汀(后四十回译者)共同翻译完成,为中国文学在西方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众所周知,《红楼梦》为读者塑造了大量的色彩符号,以色彩表达创造其艺术之美,色彩象征着一种感觉和体验,是人类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一种美学心理结构。身处不同的时代、地域、民族、历史、宗教、阶层等背景中的人们对色彩的想象、需求各异,赋予色彩符号的含义多样化。色彩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符号意义,如何将这种种色彩准确重新呈现给德国读者,对译者来说其实是一道极大的挑战。 本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红楼梦》在德国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了符号学与色彩学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对比分析了中德色彩词之间的异同,论述中德色彩词的所指意义及语用意义的异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红楼梦》德文全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列举书名,服装及装潢等实例探究了其中“红”与“绿”两大色彩符号的翻译处理。从符号学视角挖掘《红楼梦》色彩符号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最后对其中颜色词的翻译策略及难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 德文全译本 色彩 符号学 文化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46;H33
【目录】:
  • 摘要6-7
  • Zusammenfassung7-8
  • 目录8-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选题的缘起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第2章 符号与色彩13-19
  • 2.1 符号学与色彩学13-15
  • 2.1.1 色彩符号理论15
  • 2.2 色彩符号联想15-17
  • 2.3 色彩符号的象征意义17-19
  • 第3章 中德基本颜色词及翻译特点19-25
  • 第4章 《红楼梦》德译本中色彩翻译处理25-65
  • 4.1 《红楼梦》中的色彩26
  • 4.2 红与ROT26-49
  • 4.2.1 《红楼梦》书名之“红”翻译27-30
  • 4.2.2 服饰中的“涉红”翻译30-42
  • 4.2.3 住所中的“涉红”翻译42-44
  • 4.2.4 “红尘”与“通灵宝玉”作为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44-49
  • 4.3 绿与GRUN49-65
  • 4.3.1 绿在《红楼梦》的符号象征51-52
  • 4.3.2 《红楼梦》中的“涉绿”翻译52-65
  • 第5章 《红楼梦》德译本中色彩研究综述65-68
  • 结尾68-69
  • 致谢69-70
  • DANKSAGUNG70-71
  • 参考文献71-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凤华;论《红楼梦》三种叙事层面中林黛玉的色彩形象[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2 陆霞;;接受美学视野中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库恩译本及史华慈译本翻译策略浅析[J];当代文坛;2012年01期

3 俞晓红;《红楼梦》设色说[J];红楼梦学刊;1995年03期

4 吴漠汀;;《红楼梦》在德国[J];红楼梦学刊;2006年05期

5 陈东生;甘应进;覃蕊;王强;;《红楼梦》服饰色彩探析[J];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6 华少庠;;论《红楼梦》德译本“好了歌”中“神仙”一词的翻译[J];红楼梦学刊;2010年06期

7 许诺;看来岂是寻常色——从色彩学角度浅析《红楼梦》中宝、黛、钗的性格特征[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陆晓云;;设计色彩的符号学解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郭鸿;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与王寅教授商榷[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10 温洪瑞;从符号学角度谈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薇;《红楼梦》德文译本研究兼及德国的《红楼梦》研究现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从符号学角度看《红楼梦》中色彩符号“红”与“绿”的德译处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