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张爱玲的自译作品—《金锁记》
发布时间:2017-04-03 22:10
本文关键词: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张爱玲的自译作品—《金锁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用王东风的文化缺省和补偿理论总结《金锁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并探究张爱玲使用这些翻译策略的原因。 在理论部分,本文介绍了以苏珊·巴斯奈特为代表的文化翻译理论,指出翻译要重视文本内和文本外的文化因素。针对文本内文化因素的翻译方式,本文介绍了王东风的文化缺省和补偿理论。在背景知识部分,本文介绍了张爱玲对《金锁记》的几次改写经历和《金锁记》的语言特色。 在文本分析部分,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对《金锁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它们分别为:称谓和专有名词,颜色词,习语、口语和方言词以及拟声词和叠音词。总结发现,张爱玲运用最频繁的翻译策略依次为直译、归化和音译,即使在使用归化的手段时,张爱玲也会进行一些微调,使译入语呈现源语里特有的文化内涵。从文本外文化因素来考察,使用这样的翻译策略有其内在原因,分别为:赞助人意愿、当时的文学潮流和《金锁记》之前的改写版本不成功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张爱玲在翻译《金锁记》时,受到了文本内和文本外双重文化因素的影响。从中得出启示: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成功实现文化的沟通,需要重视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 文化缺省 金锁记 张爱玲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0
- 第2章 文献综述10-19
- 2.1 本章概述10
- 2.2 文化翻译理论介绍10-14
- 2.2.1 “翻译研究”的性质和领域10-11
- 2.2.2 翻译中的文化转向11-12
- 2.2.3 文化缺省的定义12-13
- 2.2.4 文化缺省的形成机制13
- 2.2.5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机制13-14
- 2.3 《金锁记》的翻译背景14-17
- 2.3.1 张爱玲的翻译生涯15
- 2.3.2 《金锁记》的语言特点15-16
- 2.3.3 《金锁记》的翻译过程16-17
- 2.4 本章小结17-19
- 第3章 作品分析19-38
- 3.1 文本内文化因素的翻译19-34
- 3.1.1 称谓和专有名词的翻译19-21
- 3.1.2 颜色词的翻译21-25
- 3.1.3 习语、口语词和方言词的翻译25-31
- 3.1.4 拟声词和叠音词31-34
- 3.2 文本外文化因素对《金锁记》翻译的影响34-38
- 3.2.1 赞助人因素的影响35-36
- 3.2.2 社会文化体系的影响36-38
- 第4章 结论38-40
- 参考文献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明武,葛瑞红;翻译与文化自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贾丽伟;颜静兰;;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透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K.M.Jaszczolt;;Default Meanings[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5 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6 毛继光;陈晓烨;;话语交际中的语义缺省——《缺省语义学》介评[J];中国外语;201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张爱玲的自译作品—《金锁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