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泰斯生存哲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0-12-07 04:10
本文以凯尔泰斯的小说为主线,结合作家的其它作品,系统探讨作家对“生存”问题的哲学思考。论文旨在通过对凯尔泰斯作品的解读,透析作家对大屠杀现象的反思,以及他对现代人生存的警示,勾画出其生存哲学的全貌,以期获得我们现今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和关照。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回顾凯尔泰斯研究的概况,呈现本文研究的前提、目的、价值、思路与方法。第一章题为“奥斯威辛与功能性的人”。本章力图揭示凯尔泰斯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最具价值的发现。在凯尔泰的作品中,奥斯威辛集中营生存状况的可悲之处,体现在所有的人(不论是犹太人还是纳粹),都无法实现自我,而只能成为功能性的人。第二章“奥斯威辛与极权主义”,考察了凯尔泰斯关于造成功能性人的根源的思考。凯尔泰斯认为奥斯威辛是现代极权社会的一种极端化表现,他的作品形象再现了奥斯威辛和匈牙利“拉科西时代”两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揭示了极权主义与功能性的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即只要存在极权主义,就会产生功能性的人。第三章“奥斯威辛与现代性批判”,进一步考察了凯尔泰斯关于人类生存问题的哲学思想,集中分析了作家对于现代性与极权主义之间关系的探索。凯尔泰斯在作品中以批判...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奥斯威辛与功能性的人
第一节 功能性的人
一、奥斯威辛中的犹太人
二、奥斯威辛中的纳粹
第二节 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存
一、存在主义哲学中的生存
二、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生存
第二章 奥斯威辛与极权主义
第一节 集中营极权主义
一、极权主义运行机制之一:“死亡机器”
二、集中营里的屈从
第二节 匈牙利“拉科西时代”的极权主义
一、暴政与“惨败”的生存
二、极权主义与抗争
第三章 奥斯威辛与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大屠杀,一种现代性验证
第二节 现代性与秩序社会
第三节 现代性与技术道德
第四节 现代性与“同一”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中营里也有幸福的存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访谈录[J]. 吴蕙仪. 译林. 2005(05)
[2]谁的命运?——浅析凯尔泰斯·伊姆雷的小说《无命运的人生》[J]. 许衍艺. 当代外国文学. 2004(03)
[3]走近凯尔泰斯——关于二○○二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创作[J]. 仵从巨,凯尔泰斯·伊姆雷,李震. 名作欣赏. 2003(11)
[4]凯尔泰斯的奥斯维辛情结[J]. 周明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凯尔泰斯与他的无形的命运[J]. 周明燕. 当代外国文学. 2003(02)
[6]等待 命运——凯尔泰斯获奖有感[J]. 刘学思. 外国文学. 2003(01)
[7]描写纳粹集中营最另类的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J]. 周长才. 外国文学. 2003(01)
[8]“我的全部作品是通过德语传播的”——记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J]. 卫茂平. 中国比较文学. 2003(01)
[9]凯尔泰斯:被诺贝尔奖“发掘”出来的作家[J]. 卓佳. 教育文汇. 2003(01)
[10]阿佩费尔德与“大屠杀文学”[J]. 钟志清. 外国文学动态. 1998(02)
本文编号:2902598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奥斯威辛与功能性的人
第一节 功能性的人
一、奥斯威辛中的犹太人
二、奥斯威辛中的纳粹
第二节 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存
一、存在主义哲学中的生存
二、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生存
第二章 奥斯威辛与极权主义
第一节 集中营极权主义
一、极权主义运行机制之一:“死亡机器”
二、集中营里的屈从
第二节 匈牙利“拉科西时代”的极权主义
一、暴政与“惨败”的生存
二、极权主义与抗争
第三章 奥斯威辛与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大屠杀,一种现代性验证
第二节 现代性与秩序社会
第三节 现代性与技术道德
第四节 现代性与“同一”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中营里也有幸福的存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访谈录[J]. 吴蕙仪. 译林. 2005(05)
[2]谁的命运?——浅析凯尔泰斯·伊姆雷的小说《无命运的人生》[J]. 许衍艺. 当代外国文学. 2004(03)
[3]走近凯尔泰斯——关于二○○二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创作[J]. 仵从巨,凯尔泰斯·伊姆雷,李震. 名作欣赏. 2003(11)
[4]凯尔泰斯的奥斯维辛情结[J]. 周明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凯尔泰斯与他的无形的命运[J]. 周明燕. 当代外国文学. 2003(02)
[6]等待 命运——凯尔泰斯获奖有感[J]. 刘学思. 外国文学. 2003(01)
[7]描写纳粹集中营最另类的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J]. 周长才. 外国文学. 2003(01)
[8]“我的全部作品是通过德语传播的”——记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J]. 卫茂平. 中国比较文学. 2003(01)
[9]凯尔泰斯:被诺贝尔奖“发掘”出来的作家[J]. 卓佳. 教育文汇. 2003(01)
[10]阿佩费尔德与“大屠杀文学”[J]. 钟志清. 外国文学动态. 1998(02)
本文编号:2902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90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