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隐时现的福克纳 ——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
发布时间:2020-12-28 08:08
美国作家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其重要著作均有中译本出版发行,国内也出现了一批研究福克纳的学者,不断有研究论著发表出版。但纵观福克纳在中国七十多年译介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过程呈现独特的冷热起伏的波浪形态,这样的现象背后又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本文在详细梳理福克纳译介资料的基础上,从译介当时的政治文化语境出发,主要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对中国在译介福克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文化层面的原因分析,并以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状况这个具体个例来考察一个外国作家在中国的介绍接受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力量。最后通过分析中国当代作家的具体文本(主要以莫言、苏童、余华的创作为例)来考察福克纳译介进中国后,我国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哪些福克纳的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福克纳译介情况回顾
第一节 福克纳及其作品在美国的出版情况简介
第二节 露脸——我国在三十年代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三节 亮相——我国在五六十年代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四节 名角——我国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五节 高潮——我国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六节 发展——我国在九十年代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七节 不是落幕——我国在新世纪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福克纳译介状况在中国语境中的分析
第一节 翻译与文化操纵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四节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五节 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克纳在中国的影响——以莫言、苏童、余华为主要考察对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发现故乡 立足民间
第三节 生存悲剧 探索人性
第四节 技巧创新 敢于实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福克纳中译作品目录索引(按时间排序)
附录二:报刊杂志福克纳研究论文索引(1934年—2006年)
附录三:中文福克纳研究著作(传记)出版索引(按时间排序)
本文编号:2943413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福克纳译介情况回顾
第一节 福克纳及其作品在美国的出版情况简介
第二节 露脸——我国在三十年代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三节 亮相——我国在五六十年代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四节 名角——我国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五节 高潮——我国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六节 发展——我国在九十年代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七节 不是落幕——我国在新世纪的福克纳译介情况梳理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福克纳译介状况在中国语境中的分析
第一节 翻译与文化操纵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四节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五节 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福克纳译介状况评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克纳在中国的影响——以莫言、苏童、余华为主要考察对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发现故乡 立足民间
第三节 生存悲剧 探索人性
第四节 技巧创新 敢于实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福克纳中译作品目录索引(按时间排序)
附录二:报刊杂志福克纳研究论文索引(1934年—2006年)
附录三:中文福克纳研究著作(传记)出版索引(按时间排序)
本文编号:2943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94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