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伦斯的“两性和谐”
发布时间:2021-01-11 17:42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都致力于探讨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戕害,特别是两性关系中被扭曲和遮蔽的诸多现代问题。究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们内心自我意识的压抑,从而导致了对性的变态的憎恨,并使得两性关系丧失了应有的和谐与活力。面对这种境遇,劳伦斯举起了“两性和谐”的拯救大旗,希望以此来恢复人性的完整和独立,最终成为他所理想的“精神贵族”。本文旨在通过对劳伦斯几部重要长篇小说的分析,揭示出人物灵魂深处潜藏的自我意识,经由被自觉压抑,逐渐苏醒,到敢于正视的发展历程。进而论述劳伦斯倡导的“两性和谐”理想的内涵、本质以及对此进行的反思。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自我意识与“两性和谐”
一、自我意识的压抑
二、自我意识的苏醒
三、自我意识的正视
第二章 “两性和谐”的内涵与本质
一、简要历史回顾
二、“两性和谐”的基本内涵
三、“两性和谐”的本质
第三章 对“两性和谐”的反思
一、根本原因
二、主要表现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J].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现代性挤压下的现实主义反动——评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J]. 蒙雪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J]. 张建佳,蒋家国.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1)
[4]劳伦斯作品中的死亡形象[J]. 张洁,刘春芳,李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5]劳伦斯笔下的彩虹[J]. 殷企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01)
[6]追求自我解放 寻觅自由人生——劳伦斯笔下的理想女性厄秀拉[J]. 邓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虹》的神话母题探源[J]. 曾艳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04)
[8]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刘维荣. 语文学刊. 1999(04)
[9]寻找人类“失落了”的伊甸园─—论劳伦斯小说主题思想演变[J]. 董俊峰,赵春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10]国内劳伦斯研究述评[J]. 董俊峰,赵春华. 外国文学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297120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自我意识与“两性和谐”
一、自我意识的压抑
二、自我意识的苏醒
三、自我意识的正视
第二章 “两性和谐”的内涵与本质
一、简要历史回顾
二、“两性和谐”的基本内涵
三、“两性和谐”的本质
第三章 对“两性和谐”的反思
一、根本原因
二、主要表现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J].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现代性挤压下的现实主义反动——评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J]. 蒙雪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J]. 张建佳,蒋家国.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1)
[4]劳伦斯作品中的死亡形象[J]. 张洁,刘春芳,李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5]劳伦斯笔下的彩虹[J]. 殷企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01)
[6]追求自我解放 寻觅自由人生——劳伦斯笔下的理想女性厄秀拉[J]. 邓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虹》的神话母题探源[J]. 曾艳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04)
[8]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刘维荣. 语文学刊. 1999(04)
[9]寻找人类“失落了”的伊甸园─—论劳伦斯小说主题思想演变[J]. 董俊峰,赵春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10]国内劳伦斯研究述评[J]. 董俊峰,赵春华. 外国文学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2971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97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