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翻译美学视角下《为奴十二年》陌生化美学特质的再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2:13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为奴十二年》陌生化美学特质的再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奴十二年》作为美国黑人文学奠基作品之一,无论是在语言风格、修辞技巧,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展现出作者卓越的驾驭语言的才能。该小说的字里行间所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不但把黑奴血泪归家史渲染得绘影绘声,而且赋予小说隽永的审美体验和美学价值。1853年,《为奴十二年》在北美首版取得成功,在此后竟消身匿迹近百年,直至2013年该小说的汉译本才在中国正式出版。因此国内外关于《为奴十二年》的翻译研究几近空白,且其他类似黑人小说的翻译研究也多是从相关单一理论展开,能对译本欠妥之处予提供补救建议或措施则少之又少,此外尝试如翻译美学与陌生化文艺论为综合角度的跨界研究则凤毛麟角。再者,由于中西方在语言艺术手法的巨大差异,再现原语独有的美学特质,尤其是再现陌生化美学特质显得困难重重,大多译者还是选择成为内容上的“奴性翻译家”,从而使得陌生化特质的这一美学形式的流失成为翻译界遗憾。因此,笔者将大胆结合翻译美学理论与陌生化文艺论,研究《为奴十二年》两大汉译本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问题。笔者将拟以北大出版社和文心出版社分别出版的《为奴十二年》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词义转义修辞和语言内部意义修辞为代表的翻译美学内容美系统,以及以音位层、词层与句子层为代表的翻译美学形式美系统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该小说两大汉译本中陌生化美学特质的得失现象,并针对陌生化美学特质流失情况,提出补救建议或措施。综上所述,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翻译美学观下黑人小说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问题,培养译者审美意识、素养并提高其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力,从而将西方文学作品中具匠心的文学魅力带给中国读者。
【关键词】:为奴十二年 陌生化美学特质 翻译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9
  • 第一章 前言9-13
  • 第一节 论文选题价值与意义9-11
  • 第二节 论文研究方法与设计11-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5
  • 第一节 翻译美学理论在国内外译界的研究13-18
  • 第二节 陌生化文艺论在国内外译界的研究18-25
  • 第三章 翻译美学理论与陌生化文艺论之间的美学互通属性25-29
  • 第一节 翻译美学理论与陌生化文艺论25-27
  • 第二节 翻译美学系统与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的主要手段27-29
  • 第四章 《为奴十二年》译本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内容美系统29-43
  • 第一节 《为奴十二年》译本词语转义修辞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29-39
  • 第二节 《为奴十二年》译本语言内部意义修辞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39-43
  • 第五章 《为奴十二年》译本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形式美系统43-59
  • 第一节 《为奴十二年》译本音位层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43-45
  • 第二节 《为奴十二年》译本词层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45-47
  • 第三节 《为奴十二年》译本句子层的陌生化美学特质再现对比47-59
  • 第六章 结论59-63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梦君;;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J];商;2013年14期

3 许冬平,王东风;评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2期

4 刘长庆;;论释道安对其“五失本”翻译原则的态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为奴十二年》陌生化美学特质的再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00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