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
发布时间:2021-02-11 07:24
在中西文学交流史上,苏曼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曾向近代中国介绍了欧美文学、日本文学、印度文学等诸多外国作品。而社会背景和心理气质双重因素的契合,又使得苏曼殊在众多外国文学思潮中,对英国浪漫主义情有独钟。从他翻译的作品数量来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最多的,而且他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评论随处可见; 在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中,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也很明显,从主题到艺术手法都深深刻上了英国浪漫主义的烙印:在诗歌中,他长于感情的自然流露,用激越的情感批判整个社会的陈腐,又用世界性的眼光呼吁新社会的到来,纯新的意象和强烈的反问都被他从英国浪漫主义引入和借用; 在小说中,他大胆袒露内心秘密和个人身世,在人物描写方面重视人物外形的描写,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主观色彩。可是由于其特殊的僧侣身份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苏曼殊的浪漫主义与正统的英国浪漫主义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佛教教义让苏曼殊无法真正实现英国浪漫主义的乐观,而传统文化又无法让他真正体验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由。本文目的在于将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的关系从整体到具体作品都做出全面剖析和阐释。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英国浪漫主义:苏曼殊的选择
1.1 选择原因
1.2 苏曼殊对英国浪漫主义作品的翻译
2 苏曼殊的诗歌与英国浪漫主义
2.1 苏曼殊的政治诗与英国浪漫主义
2.2 苏曼殊的爱情诗与英国浪漫主义
2.3 英国浪漫主义对苏曼殊诗歌的艺术影响
3 苏曼殊的小说与英国浪漫主义
3.1 恋爱的唯美主义
3.2 浓厚的主观色彩
3.3 细节描写的深入
3.4 注重心理描写
4 苏曼殊的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比较
4.1 佛教理论渗入导致的悲观
4.2 传统文化干预下的不完全个人主义
5 结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悲苦身世的艺术再现——论苏曼殊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观色彩[J]. 丁富生. 前沿. 2003(11)
[2]苏曼殊与外国文学[J]. 袁荻涌. 青海社会科学. 2001(05)
[3]苏曼殊研究三题[J]. 袁荻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4]尴尬的叙述者──苏曼殊《碎簪记》细读[J]. 余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01)
[5]试论民初文坛的中西文学比较[J]. 袁荻涌.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4)
[6]论苏曼殊[J]. 马以君.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7(05)
[7]试论近代翻译小说对言情小说的影响[J]. 袁进.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6(03)
[8]论苏曼殊的思想[J]. 任广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9]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J]. 袁荻涌. 岭南文史. 1995(01)
[10]苏曼殊诗的时代特征[J]. 孙之梅. 文史哲. 1992(01)
本文编号:3028754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英国浪漫主义:苏曼殊的选择
1.1 选择原因
1.2 苏曼殊对英国浪漫主义作品的翻译
2 苏曼殊的诗歌与英国浪漫主义
2.1 苏曼殊的政治诗与英国浪漫主义
2.2 苏曼殊的爱情诗与英国浪漫主义
2.3 英国浪漫主义对苏曼殊诗歌的艺术影响
3 苏曼殊的小说与英国浪漫主义
3.1 恋爱的唯美主义
3.2 浓厚的主观色彩
3.3 细节描写的深入
3.4 注重心理描写
4 苏曼殊的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比较
4.1 佛教理论渗入导致的悲观
4.2 传统文化干预下的不完全个人主义
5 结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悲苦身世的艺术再现——论苏曼殊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观色彩[J]. 丁富生. 前沿. 2003(11)
[2]苏曼殊与外国文学[J]. 袁荻涌. 青海社会科学. 2001(05)
[3]苏曼殊研究三题[J]. 袁荻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4]尴尬的叙述者──苏曼殊《碎簪记》细读[J]. 余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01)
[5]试论民初文坛的中西文学比较[J]. 袁荻涌.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4)
[6]论苏曼殊[J]. 马以君.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7(05)
[7]试论近代翻译小说对言情小说的影响[J]. 袁进.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6(03)
[8]论苏曼殊的思想[J]. 任广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9]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J]. 袁荻涌. 岭南文史. 1995(01)
[10]苏曼殊诗的时代特征[J]. 孙之梅. 文史哲. 1992(01)
本文编号:3028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02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