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人文交流“深度”说——以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之中国传播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3 06:18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的传播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特定的中国社会历史状况,决定了西方文学思潮传播境遇的特殊性。接受主体对西方文学思潮的选择性接纳,导致了它们在中国传播与研究的非均衡性,也留下了许多认识误区和有待发掘的学术空间。本文对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文学史的延续性等方面的误区做了深层反思,以期准确把握20世纪现代、后现代文学与传统的关系,理解中外人文交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5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接受的选择性与传播的非均衡性
二、认知误区与问题举偶
    (一)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
    (二) 自然主义背离了现实主义原则?
    (三) 文学史是断裂的碎片还是绵延的河流?
三、深化传播与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一)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化理论的理解
    (二) 修补文学思潮研究的“短板”
    (三) 为“重写文学史”提供真正有效的学术资源
    (四) 立足本土, 推进中国特色文学与文化理论建设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文学”不是文学的“世界主义”[J]. 蒋承勇.  文学评论. 2018(03)



本文编号:3154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154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