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与绘画艺术
发布时间:2021-05-17 02:41
作为一位以卓越的感受性打动读者的文学巨匠,川端文学独特的魅力是在开阔的艺术视界、敏锐的人生感受、多维的艺术思维方式的内在整合中产生的。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魅力毫无争议,但人们在探究其文学独特魅力的原因时,常常忽略了这位天才作家有着极其深厚的绘画修养资源。无论从川端所受的家庭熏陶、个人的绘画爱好、与画家的交往,还是从佛教影响下的绘画欣赏品评观、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以技艺完美和实用为基点的美学传统和日本古典绘画对他的精神渗透来看,都可以发现川端一生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绘画对于川端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构成他生活的有机部分,更重要的是川端把对绘画的领悟直接转化成为文学创作的艺术技巧。川端娴熟而自觉地将各种绘画元素运用到他的写作当中,使之与语言有机结合,成为表现其思想情感的载体和手段,为其文学作品增添了审美价值。川端在将绘画元素运用为文学技巧时并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必然有激发它产生的情感或动机。他曾数次提到绘画作品对于他改造心性,平复情绪方面的帮助。一生中,与绘画最密切的接触也集中在心灵受到创伤体验的时期。川端的主观意识和生活经历都将他与绘画的精神关联引向了“心理治疗”的可能性。绘画艺术在审...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概况及选题意义
2 川端康成涉及绘画的作品统计
第一章 川端康成与绘画的渊源
1.1 来自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1.2 来自佛教绘画的影响
1.3 来自日本传统绘画的影响
第二章 创作方法与绘画元素
2.1 色彩:情绪的象征
2.2 光线:镜中的梦幻
2.3 阴影:心灵的独白
2.4 线条:生命的律动
2.5 空白:诗意的余情
第三章 心理症结与绘画艺术治疗
3.1 疾病意识:川端康成的心理症结
3.2 绘画艺术治疗:川端康成的心灵救济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J]. 杨晓光,孙月吉,吴军,贾树华,张超. 医学与哲学. 2005(03)
[2]纯粹艺术:精神寻找形式[J]. 周国平. 艺术·生活. 2003(01)
[3]幻觉与艺术治疗[J]. 周安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4]悲哀美:川端康成审美意识之精髓[J]. 沈慧君. 江淮论坛. 1999(04)
[5]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的联想[J]. 许金龙. 外国文学. 1998(03)
[6]黑色乐章——川端康成死亡论[J]. 郑忠信. 外国文学研究. 1997(03)
[7]川端康成自杀成因浅探[J]. 管三元. 日本问题研究. 1995(01)
[8]试论川端康成文学中色彩的表现模式及其象征性[J]. 丁武军. 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 1994(02)
本文编号:3190910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概况及选题意义
2 川端康成涉及绘画的作品统计
第一章 川端康成与绘画的渊源
1.1 来自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1.2 来自佛教绘画的影响
1.3 来自日本传统绘画的影响
第二章 创作方法与绘画元素
2.1 色彩:情绪的象征
2.2 光线:镜中的梦幻
2.3 阴影:心灵的独白
2.4 线条:生命的律动
2.5 空白:诗意的余情
第三章 心理症结与绘画艺术治疗
3.1 疾病意识:川端康成的心理症结
3.2 绘画艺术治疗:川端康成的心灵救济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J]. 杨晓光,孙月吉,吴军,贾树华,张超. 医学与哲学. 2005(03)
[2]纯粹艺术:精神寻找形式[J]. 周国平. 艺术·生活. 2003(01)
[3]幻觉与艺术治疗[J]. 周安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4]悲哀美:川端康成审美意识之精髓[J]. 沈慧君. 江淮论坛. 1999(04)
[5]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的联想[J]. 许金龙. 外国文学. 1998(03)
[6]黑色乐章——川端康成死亡论[J]. 郑忠信. 外国文学研究. 1997(03)
[7]川端康成自杀成因浅探[J]. 管三元. 日本问题研究. 1995(01)
[8]试论川端康成文学中色彩的表现模式及其象征性[J]. 丁武军. 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 1994(02)
本文编号:319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19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