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列姆昌德的道德理想主义
发布时间:2021-07-30 11:52
普列姆昌德是印度现代著名作家,在印度享有“小说之王”的美誉。普列姆昌德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其小说中的道德主题也非常鲜明,并以道德理想主义作为价值取向。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既是连接普列姆昌德与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又是构成普列姆昌德理想主义的重要层面,对于理解普氏的思想和创作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普列姆昌德的道德理想主义既具有一般意义上道德理想主义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文学观是作家思想世界的理论展示,普列姆昌德在其文论中对文学与道德之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他注重文学的道德目的和功用,重视作家的道德操守和人格修养,并提出“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观点。这些既是对其道德理想主义思想倾向的有力注解,同时也对其小说创作具有指导作用。作品则是作家思想的艺术表达,普列姆昌德的小说就艺术地传达出了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普氏对道德之源、道德理想及道德之路的深刻探讨,为论证普氏思想中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和人格特质构成了普列姆昌德思想世界中道德理想主义倾向的主要根源,这些为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普氏的文学观与创作实践提供了相应的...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普列姆昌德道德理想主义的内涵及其在文学观中的体现
1.1 普列姆昌德道德理想主义的内涵
1.2 道德理想主义在普氏文学观中的体现
1.2.1 文学的目的和功用:道德中心
1.2.2 对作家的要求:道德操守
1.2.3 文学创作论:“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主义”
第二章 道德理想主义在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体现
2.1 道德之源与人性之善
2.1.1 挖掘心灵的净土
2.1.2 道德与物质的探讨
2.2 道德理想与传统取向
2.2.1 历史小说的道德意蕴
2.2.2 传统女性的美德展示
2.2.3 乡土情怀的道德阐释
2.3 道德之路与宗教实践
第三章 普列姆昌德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根源
3.1 时代精神的影响
3.2 印度传统文化的熏染
3.3 作家的人格特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普列姆昌德小说创作的特色[J]. 刘登东.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2]论鲁迅的人格范型(一)[J]. 刘增人. 鲁迅研究月刊. 2001(09)
[3]地域文化与想像的家园——兼谈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印度侨民文学[J]. 石海峻. 外国文学评论. 2001(03)
[4]论道德、道德理想与道德理想主义[J]. 何历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6)
[5]对印度“理想人格”的文化解读[J]. 张莉.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03)
[6]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 张德福. 南亚研究季刊. 1997(01)
[7]留得清白在人间──谈普列姆昌德的几篇小说[J]. 刘安武. 国外文学. 1995(04)
[8]普列姆昌德创作的二重组合[J]. 黄超美. 外国文学评论. 1989(03)
[9]甘地的道德伦理思想[J]. 朱明忠. 道德与文明. 1989(03)
[10]印度文苑的一轮明月——试论普列姆昌德的创作[J]. 金易. 外国文学专刊. 1985(01)
本文编号:3311353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普列姆昌德道德理想主义的内涵及其在文学观中的体现
1.1 普列姆昌德道德理想主义的内涵
1.2 道德理想主义在普氏文学观中的体现
1.2.1 文学的目的和功用:道德中心
1.2.2 对作家的要求:道德操守
1.2.3 文学创作论:“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主义”
第二章 道德理想主义在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体现
2.1 道德之源与人性之善
2.1.1 挖掘心灵的净土
2.1.2 道德与物质的探讨
2.2 道德理想与传统取向
2.2.1 历史小说的道德意蕴
2.2.2 传统女性的美德展示
2.2.3 乡土情怀的道德阐释
2.3 道德之路与宗教实践
第三章 普列姆昌德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根源
3.1 时代精神的影响
3.2 印度传统文化的熏染
3.3 作家的人格特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普列姆昌德小说创作的特色[J]. 刘登东.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2]论鲁迅的人格范型(一)[J]. 刘增人. 鲁迅研究月刊. 2001(09)
[3]地域文化与想像的家园——兼谈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印度侨民文学[J]. 石海峻. 外国文学评论. 2001(03)
[4]论道德、道德理想与道德理想主义[J]. 何历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6)
[5]对印度“理想人格”的文化解读[J]. 张莉.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03)
[6]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 张德福. 南亚研究季刊. 1997(01)
[7]留得清白在人间──谈普列姆昌德的几篇小说[J]. 刘安武. 国外文学. 1995(04)
[8]普列姆昌德创作的二重组合[J]. 黄超美. 外国文学评论. 1989(03)
[9]甘地的道德伦理思想[J]. 朱明忠. 道德与文明. 1989(03)
[10]印度文苑的一轮明月——试论普列姆昌德的创作[J]. 金易. 外国文学专刊. 1985(01)
本文编号:3311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31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