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洛丽塔》中时间与欲望主体的辩证
发布时间:2021-08-04 18:24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自问世以来,从多次被出版商拒绝出版到名满天下,可谓历经坎坷,但她最终通过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前人对纳博科夫《洛丽塔》的评论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研究者们从社会学层面、伦理道德层面、哲学层面、后现代性和叙事学层面来研究《洛丽塔》,但对《洛丽塔》中时间和欲望主体的辨证涉及不多,基于此,本文将着重考察《洛丽塔》中时间和欲望主体的辨证并以此来反观纳博科夫作品中的时间主题。本文以《洛丽塔》的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时间和欲望主体两个方面来考察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文本中看,《洛丽塔》中的时间分线性时间(即物理时间)和原始时间(即纯粹时间、绵延);欲望主体亨伯特纠缠于这两种时间,通过欲望主体在这两种时间中的欲望表现,以及欲望主体企图超越时间到欲望破灭来看时间和欲望主体之间的辨证。本文的第一部分先对纳博科夫和《洛丽塔》的研究现状逐一进行梳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找到突破点;第二部分从纳博科夫的时间观看《洛丽塔》中的时间和欲望主题;第三部分从分析欲望主体挣扎于时间牢狱入手,看欲望主体亨伯特在物理时间里三个重复的场景和在纯粹时间里想象分裂的自我;第四部分着重分析时间和欲...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 纳博科夫及《洛丽塔》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纳博科夫
(二)、《洛丽塔》的研究现状
二、时间的无形岛屿
(一)、纳博科夫的时间主题
(二)、《洛丽塔》中时间的无形岛屿
(三)、对逝去天堂无望的怀想和追寻
(四)、《洛丽塔》中牢不可破的时间之狱
三、挣扎于时间牢狱里的欲望主体
(一)、欲望主体在线性时间里的三个重复的场景
1、亨伯特、安娜贝尔企图超越欲望界限与死神角逐
2、奎尔蒂、洛丽塔、亨伯特为欲望的角逐
3、亨伯特、奎尔蒂在欲望客体——洛丽塔——缺失中角逐
(二)、分裂的欲望主体和想象的欲望客体
1、欲望主体亨伯特与想象分裂的自我
2、想象的欲望客体——洛丽塔
3、希望得到承认的欲望主体的亨伯特
四、时间与欲望主体间的辩证
(一)、线性时间(或物理时间)里的欲望主体
(二)、原始时间(或绵延、纯粹时间)里的欲望主体
五、纳博科夫作品中迷失于时间的欲望主体分析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洛丽塔》的叙事技巧分析[J]. 罗桂保.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6(02)
[2]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J]. 马元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3]无望的怀旧 重写的凯旋[J]. 杜威·佛克马,王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4]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J]. 刘佳林.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2)
[5]回归现实主义——《洛丽塔》的一种解读[J]. 王青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6]浅论拉康的欲望理论[J]. 禾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谈《洛丽塔》叙事中的狂欢性[J]. 耿海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8]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 王卫东. 国外文学. 2001(01)
[9]《洛莉塔》的后现代性阐释[J]. 孙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10]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J]. 温韧. 安徽大学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322184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 纳博科夫及《洛丽塔》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纳博科夫
(二)、《洛丽塔》的研究现状
二、时间的无形岛屿
(一)、纳博科夫的时间主题
(二)、《洛丽塔》中时间的无形岛屿
(三)、对逝去天堂无望的怀想和追寻
(四)、《洛丽塔》中牢不可破的时间之狱
三、挣扎于时间牢狱里的欲望主体
(一)、欲望主体在线性时间里的三个重复的场景
1、亨伯特、安娜贝尔企图超越欲望界限与死神角逐
2、奎尔蒂、洛丽塔、亨伯特为欲望的角逐
3、亨伯特、奎尔蒂在欲望客体——洛丽塔——缺失中角逐
(二)、分裂的欲望主体和想象的欲望客体
1、欲望主体亨伯特与想象分裂的自我
2、想象的欲望客体——洛丽塔
3、希望得到承认的欲望主体的亨伯特
四、时间与欲望主体间的辩证
(一)、线性时间(或物理时间)里的欲望主体
(二)、原始时间(或绵延、纯粹时间)里的欲望主体
五、纳博科夫作品中迷失于时间的欲望主体分析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洛丽塔》的叙事技巧分析[J]. 罗桂保.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6(02)
[2]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J]. 马元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3]无望的怀旧 重写的凯旋[J]. 杜威·佛克马,王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4]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J]. 刘佳林.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2)
[5]回归现实主义——《洛丽塔》的一种解读[J]. 王青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6]浅论拉康的欲望理论[J]. 禾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谈《洛丽塔》叙事中的狂欢性[J]. 耿海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8]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 王卫东. 国外文学. 2001(01)
[9]《洛莉塔》的后现代性阐释[J]. 孙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10]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J]. 温韧. 安徽大学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322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32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