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译《诗经》赏读及其翻译手法试析
本文关键词:俄译《诗经》赏读及其翻译手法试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0年,《诗经》凭借其典雅简单及平易近人的特点荣获德国评选的“世界最美丽图书”的称号。《诗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诗集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诗经》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是众多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依据。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诗经》中很多诗句流传至今并被广泛应用。同时,《诗经》还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诗经》一书中收集了中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五世纪的灿烂文学遗产。《诗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自古代起,《诗经》开始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和其他东方国家。自公元18世纪起,《诗经》开始被译为法语、德语、英语和俄语在欧洲出版或发表。众所周知,翻译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交际活动的手段,而诗歌翻译则是一门看似美丽实际却异常棘手的艺术。翻译像《诗经》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此,探讨诗歌的翻译处理方法,分析诗歌外文翻译的得失,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经过多方考证后,本论文选取了《诗经》俄译本进行研究分析。本论文以施图金《诗经》俄译本为文本材料,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十八首俄译诗歌进行主要赏析和评述。本文尝试从诗歌外在形式的翻译处理和表示中国特有形象词的翻译处理这两个方面对《诗经》俄译本进行解读和分析,客观分析《诗经》俄译本的得与失,以期从中获取某些经验和启示,促进我们俄语语言功力的完善和提高。本论文由引言、正文三章、结论、参考书目和附录等五部分组成。引言简要说明了选题的缘由、拟探讨的问题、研究任务和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简单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诗经》及其在苏联及俄罗斯的译介情况。第二章选取《诗经》中的七首诗,通过俄汉语文本对比,简要分析了《诗经》俄语译文对诗歌形式的处理。第三章选取《诗经》中表示中国特有事物和特有形象的词,简要分析了俄语译文中对这些表示特有事物和特有形象的词的翻译处理。结论部分对本论文所进行的探讨做出概括性的总结,指出其中的得与失以及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方向。参考书目列举了写作本论文所参考和引用过的文献。附录部分包括未在正文正式分析,只作举例说明的其他6首《诗经》俄汉对照文本。
【关键词】:《诗经》 俄译 诗歌文本对比 中国特有形象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5;I046
【目录】:
- 摘要4-5
- Реферат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诗经》及《诗经》的俄译10-16
- 第一节 《诗经》简介10
- 第二节 《诗经》在苏联和俄罗斯的译介10-16
- 第二章 《诗经》俄译本中诗歌外在形式的翻译处理16-44
- 第一节 诗行与诗节16-28
- 第二节 诗律与诗韵28-34
- 第三节 词语与意象34-44
- 第三章 《诗经》俄译本中对表示中国特有形象词的翻译处理44-69
- 第一节 表示特有植物的词的翻译处理44-51
- 第二节 表示特有动物的词的翻译处理51-59
- 第三节 表示特有器物的词的翻译处理59-65
- 第四节 表示特有意象的词的翻译处理65-69
- 结论69-71
- 参考书目71-73
- 致谢73-74
- 附录74-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连荣;诗意+哲理:相得益彰──对诗歌进行议论的粗浅认识[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赵宗福;论清代西部旅行诗歌及其民俗影响[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0年04期
3 沈亚丹;诗歌押韵的发生及其音乐本质浅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陈志昂;诗歌里的软木塞[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5期
5 罗梅;彷徨在圆周——诗歌的可能半径和不能达到的空间[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王光明;从“望乡”到“望城”──香港城市诗歌的一个侧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贺祥麟;大量翻译外国诗剧为中文新诗应当缓行论[J];南方文坛;2001年06期
8 桑克;互联网时代的中文诗歌[J];诗探索;2001年Z1期
9 祝注先;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诗歌载体形式综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张宝林;论魏晋南北朝诗歌理思观照[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成志;;诗人和诗歌对什么负责——对近年“民生”诗歌的一种思考[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志学;;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雷;;论屠岸的诗歌形式探索[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卉;;在华夏文化中追寻、彷徨与迁徙——南方狼近期诗歌评析[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胡国柱;;新花绽放中国风—中国诗歌形式成功地进入世界语之回顾[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霍俊明;;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7 龙扬志;;什么是诗歌伦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8 王宁;;美丽的中年情怀——宋晓杰近年诗歌散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亚明;;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宋晓杰诗歌近作浅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朱净之;;瞿秋白与周恩来诗歌比较解读[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经武;媒介时代的新诗[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外文所 穆宏燕;漫谈伊朗诗歌形式的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叶延滨;对中国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竞;臧棣:诗歌文化萦绕生命境界[N];文学报;2009年
5 续鸿明;诗歌出版缘何冷清[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刘立云;时代与诗人们应有的姿态[N];中国艺术报;2010年
7 赵四;精神与现实的碰撞[N];文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远白;“我只在乎我在写着”[N];贵阳日报;2011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孟迷;诗歌原本属于寂寞的行列[N];深圳特区报;2011年
10 隐石;黔东当下诗歌小议[N];铜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英丽;隋代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士觉;古越汉诗史述及文本辑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6 肖献军;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露;巴拉丁斯基哲理抒情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刘健;“黄皮书”与1968-1973年北京地下诗歌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李鹏;鲍照诗歌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卜庆安;屈大均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娟;都市与语言的双重迷宫[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玲玲;诗歌中的象似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李清霖;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朝乐门;阿尔泰诗歌浅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程维;先唐诗歌的议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晶晶;“文革”时期诗歌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安朝辉;论傅玄及其诗歌[D];西北大学;2003年
8 刘向朝;湖湘文化与1980年以来的湖南诗歌[D];西南大学;2007年
9 林祥财;论诗歌朗读的节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邱毅;范h埵杼卣餮芯縖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俄译《诗经》赏读及其翻译手法试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