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与“驱魔”:英语诗歌中的“美杜莎”形象与女性写作观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1-10-24 15:12
英美20世纪以来的四位女诗人:露易丝·博根、西尔维亚·普拉斯、梅·莎藤、卡罗尔·安·达菲,都有以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为原型创作的诗歌。本文通过细读比较这四首诗歌,指出"美杜莎"形象具有两面性,而这两种形象都是男性社会塑造的刻板形象。女诗人的诗作则在解构旧形象的基础上重建了生动的美杜莎新形象。新形象的塑造,融入了女性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外在世界的全新体验,以及对性别身份的深刻反思。这一过程,同样反映出女性写作如何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实现现代转换并完成飞跃。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从圣女到魔女:符码形象的两面性
3. 从禁忌到开放:刻板形象的解构
4. 从凝视到审视:生动形象的发现
5. 从大海到天空:“帕加索斯”的飞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阴性政治到类的共产主义——巴迪欧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J]. 蓝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本文编号:3455502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从圣女到魔女:符码形象的两面性
3. 从禁忌到开放:刻板形象的解构
4. 从凝视到审视:生动形象的发现
5. 从大海到天空:“帕加索斯”的飞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阴性政治到类的共产主义——巴迪欧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J]. 蓝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本文编号:3455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5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