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Vanity Fair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7:02

  本文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Vanity Fair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一经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并为他赢得了“19世纪的菲尔丁”的美誉。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伟大著作,《名利场》语言丰富、辛辣、讽刺性极强。作者用有限的文字传达出无限的意义和情感。《名利场》第一个完整的汉译本由杨必女士翻译,于1957年出版,她将题目译为《名利场》。该译本一经出版便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英国小说;时隔半个世纪,彭长江的第二个译本《名利场》,又称《虚幻集市》于1996年出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名利场》的译介层出不穷,又出现了十多个新的中译本。在众多译作中,杨必和彭长江的译本较之其他译本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杨必译本是中国第一个全译本,也是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唯一的一个全译本。而彭长江译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译本。鉴于此,笔者以它们作为本论文的研宄对象。 在中国,从翻译研宄的视角对《名利场》的翻译进行研宄一直是热点。但这些研宄主要是从翻译策略、语言学视角及文化学视角进行的,而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的研宄没有。本文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照下,对《名利场))这两个中译本进行了比较研宄,对比了两个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不同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并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如原作、两译者生活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目的语及目的语读者以及译者翻译的动机对造成两译者不同适应性选择转换的原因进行分析。 研宄发现,杨必和彭长江的两个译本都体现了译者所处时代的特点,都是译者适应各自翻译生态环境并以此进行选择的结果。杨必在翻译《名利场》时,受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适应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词语和句法形式,对西方文化的翻译除了用中国文化代替部分西方文化之外,还对文化词加注。彭长江翻译《名利场》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与杨必截然不同,这就使得彭长江选择适应现代读者阅读需求的词语和句法形式进行重译。他在翻译西方文化时没有用中国文化代替西方文化,而是为满足中国读者学习外国文化的需要,,对原文中的文化概念进行注释。两译本明显的区别还体现在交际维上。彭长江译本更好地适应及再现了原文以及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而杨必译本在这一维度则略逊一筹。 通过对比研宄,本论文得出结论:《名利场》不同译本差别如此之大,除了译者受翻译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之外,还与译者在进行选择性适应转换时侧重维度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名利场》 翻译适应选择论 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语言维”转换“ 文化维”转换“ 交际维”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List of Figures11-12
  • List of Tables12-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13-14
  • 1.3 Research Method and Thesis Structure14-16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6-20
  • 2.1 Present Chinese Versions of Vanity Fair16
  • 2.2 Present Researches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Vanity Fair16-18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18-20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20-26
  • 3.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20-23
  • 3.2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Terms Applied in the Thesis23-26
  • Chapter 4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Vanity Fair26-44
  • 4.1 A Comparison rfom Linguistic Dimension26-31
  • 4.1.1 At lexical level26-30
  • 4.1.2 At syntactic level30-31
  • 4.2 A Comparison rfom Cultural Dimension31-38
  • 4.2.1 Expression on cultural vacancy32-36
  • 4.2.2 Expression on cultural mismatch36-38
  • 4.3 A Comparison rfom Communicative Dimension38-43
  • 4.3.1 Verbal communication38-41
  • 4.3.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41-43
  • 4.4 Readers Response to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43-44
  • Chapter 5 Analysis of the Two Translators9 Adaptive Transformation44-52
  • 5.1 Artistic Features of Vanity Fair44-45
  • 5.2 Dominant Political Ideology45-47
  • 5.3 Environmen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arget Readers47-48
  • 5.4 The Two Translators' Motivation48-51
  • 5.4.1 The two translators' 'needs'49
  • 5.4.2 The two translators' 'competence'49-51
  • 5.5 A Summary of the Two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51-52
  • Conclusion52-54
  • References54-58
  • Appendix 详细中文摘要58-61
  • Acknowledgments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功泽;;一个“转向译者”的理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评介[J];博览群书;2006年02期

2 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3 骆乐;文学翻译中艺术意境的再创造——看杨必译《名利场》[J];南都学坛;2000年05期

4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5 伍华民;文学翻译中的单词分译——杨必译《名利场》学习札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岐路[J];现代外语;1987年02期

7 蔡耀坤;美质中藏——读杨必译《名利场》[J];中国翻译;1994年01期

8 田德蓓;论译者的身份[J];中国翻译;2000年06期

9 刘云虹,许钧;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译学新著——《翻译适应选择论》评析[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Vanity Fair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0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