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魅与除魅——德布林在《王伦三跃》中对东方宗教世界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赋魅与除魅——德布林在《王伦三跃》中对东方宗教世界的建构
【摘要】: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王伦三跃》是德国文学中的第一部"中国小说"。这部表现主义小说讲述了18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清水教起义,该书尤以对中国的道教、儒教、佛教的精细且富于异域风情的刻画而著称。文章分析了这部小说在建构中国宗教世界方面与20世纪初德国汉学发展的关系、道家思想对小说的影响和作品在细节方面所具有的宗教特色。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系;
【关键词】: 德布林 《王伦三跃》 宗教 中国形象 道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项目编号:11CWW02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项目编号:11&ZD024)
【分类号】:I516.074
【正文快照】: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錸blin,1878 1957)于1912年至1913年创作了以乾隆年间山东清水教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王伦三跃》(Die drei Sprünge des Wang-lun.Chinesischer Roman)。1915年,这部被标注为“中国小说”的作品一经发表就轰动德国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渊;;《老子》译介与老子形象在德国的变迁[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芳;舒文玲;;《四川好人》中的中国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陈从阳;;德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中国文化热之影响初探[J];长江论坛;2011年04期
3 徐文;;世界文学史上的三大“中国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谭渊;;百年汉学与中国形象——纪念德国专业汉学建立一百周年(1909-2009)[J];德国研究;2009年04期
5 陈从阳;;视线所窥 永是东方——德意志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中国文化热[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肖仕卫;王一洲;;被追诉者近亲属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完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3期
7 谭渊;;丝绸之国与希望之乡——中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探析[J];德国研究;2014年02期
8 张劲松;;《红楼梦》中“茶”之文化符号探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刘勤;谢静仪;;农村社区信任维系机制的个案研究——广东南海谢村“无人售菜”现象分析[J];创新;2014年05期
10 周海;;再议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偏见”——大环境与小个人的互动和博弈[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2 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3 林笳;;歌德与《百美新咏》——跨文化阐释的一个尝试[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4 林笳;;歌德与木鱼书《花笺记》[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克芸;“变形”抑或“被解除变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方厚升;辜鸿铭与德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9 崔莹辉;《老子》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孙瑜;论阿达尔贝特·施蒂夫特中篇小说中的毕德迈尔特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金;《王伦三跳》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许娟;朝圣者之歌[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俞泉;一部戳到时代痛处的寓言[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郭祖光;论歌德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费海玲;西方浪漫主义家具与明清家具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郑华玲;施托姆小说中的人性、自然和诗意[D];武汉大学;2005年
7 梁丹丹;论布莱希特的“疏离”说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睿姝;回归精神家园的桥梁:黑塞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典故[D];暨南大学;2007年
9 宋先梅;行进在从古典向现代性审美转化的途中[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新全;埃利亚斯·卡内蒂与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宁;;德布林《王伦三跳》中的中国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7期
2 罗炜;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布林哲学思想的演绎[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3 伊丽娜;;比较文学视域下德国作家德布林的《王伦三跳》[J];芒种;2014年05期
4 王炳钧;;意志与躯体的抗衡游戏——论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舞者与躯体》[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5 罗炜;试析《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开放性的结局[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卫平;;论《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叙事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Michael Ostheimer;李双志;;创伤、城市与回忆——以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和W·G·泽巴尔德的《奥斯特尔里茨》为例[J];德语人文研究;2013年02期
8 ;西方到东方鸽子飞10年[J];奇闻怪事;2008年07期
9 陈曦;;谋杀蒲公英——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oeblin)短篇小说Die Ermordung einer Butterblume(《谋杀蒲公英》)之编译[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10 吕律;虚无的“知识”外套[J];德语学习;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现代城市的史诗[N];文汇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羽桐;阿·德布林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的大城市母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朱金金;《王伦三跳》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和俊;庄子在德国[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8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