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他者”——来华美国传教士子女浦爱德中国题材小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塑“他者”——来华美国传教士子女浦爱德中国题材小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传教士子女双重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他者 中国妇女
【摘要】:本文从分析上个世纪早期来华美国传教士子女的双重文化身份出发,考察了美国来华传教士子女的代表人物之一浦爱德创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系列的小说。其中"老太太"系列作品聚焦中国妇女,并对中国妇女,即东方主义视角下的"他者"进行了重塑,做出了不同于以往西方文学作品的描述和诠释。其作品描写了中国妇女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展示了她内心所热爱和追寻的中美两国妇女精神和品格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传教士子女双重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他者 中国妇女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中国现代史上,于中国出生和在中国成长的美国传教士子女是近代美国传教士来华期间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文化现象。据估计,从1868年到1949年,在中国出生的新教传教士子女共有3700-3800人,其中美国人占一半以上,大约1875人左右。①他们的特殊性源于他们这些人大多在中国度过童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王继敏;;论新诗语言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艾娟;;《老无所依》的另一种解读——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陈柳;;论小说《苔丝》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背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李建东;;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s,
本文编号:67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72451.html